土壤、空氣和水構成了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隨著經濟的發展,本市人口的急劇增長,隨之而來污染環境的因素也在增加。 “十一五”期間,大連通過了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復查驗收,繼續保持了環保模范城市的稱號,瓦房店市成為東北地區第一個創建環保模范城市的縣級市;2008年本市獲得 “北九州環境大獎”;2009年,本市摘得“國際花園城市”評比最高級別組桂冠。
當時空的鐘擺行至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末,《大連生態市建設規劃》(2009-2020),通過了環保部組織的專家評審,這標志著本市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全面啟動;《大連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通過全國專家評審組評審,這標志著本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藍圖”正式出臺。
對于大連人來說,每每談到自己生活的環境,與其他城市相比,都會有種優越感,因為他們就生活在花園城市中。家住泡崖小區的安先生說,這回可好了,市政府把大連水泥廠搬走,泡崖居民呼吸的空氣再也沒有粉塵了,衣服也敢晾出去了……“十一五”期間,為了市民能有優良的生活環境,市政府實施大規模的城市工業企業搬遷改造,關閉了15家重污染企業。據環保部門統計,5年間,本市環境保護累計投入資金達260.35億元,占GDP的比例平均達到1.88%。
[空氣]
可吸入顆粒物下降6%
○環保指標
“十一五”期間,本市空氣中二氧化硫均值為0.0458毫克/立方米,比“十五”期間上升23.8%,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可吸入顆粒物均值為0.079毫克/立方米,比“十五”期間下降6%,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市區自然降塵均值為16.8噸/(平方千米·月),比“十五”期間上升7%,超過遼寧省標準1.1倍。
○治理途徑
實施大規模的城市工業企業搬遷改造。關閉了大連福興制革有限公司等15家重污染企業。加大了拆爐并網、集中供熱力度。實現并網面積1070萬平方米,拆除鍋爐650臺,拆除煙囪424根。“十一五”期間,大連市強力推進污染減排工作,加強環境法制建設,加大環境監督管理力度,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和削減,提前完成“十一五”兩項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
○百姓感受
家住甘井子區水泥街的安先生說,2007年年末,大連水泥廠關閉搬遷,市政府為咱泡崖居民辦了件好事實事。以前,泡崖小區的居民是在粉塵的環境中生活,尤其是遇到刮風天,連出門晾曬衣服都不能。這回可好了,水泥廠搬走了,泡崖的空氣清新多了。
家住金三角的張先生說,“大化”搬走了,住在這里再也聞不到化工生產產生的氣味。“大鋼”如果再徹底搬走,甘井子空氣會好很多。
#p#副標題#e#
○專家點評
大連市環境監測中心高級工程師包娜仁說,本市通過拆爐并網和節能減排等措施,使得空氣質量越來越好。“十一五”期間,本市空氣質量優的天數逐年增加,2005年優的天數為61天,2006年為74天,2007年為82天,2008年108天,2009年為115天,今年至昨天優的天數已達到121天。究其原因,5年間,通過治理,空氣中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逐年減少所致。“十二五”,本市將會加大治理,空氣質量還會好上加好。
[水質]
各水質功能區達標率100%
○環保指標
海水——近岸海域水質除大連灣和南部沿海無機氮外均符合國家二類海水水質標準,國控點位各水質功能區達標率為100%。大連市近岸海域水質中主要污染物為無機氮,主要污染海域為大連灣,其次為南部沿海,其他海域水質良好。水源——“十一五”期間,大連市地表水水質基本保持穩定。碧流河水庫、英那河水庫等飲用水源水質較好,均符合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
○治理途徑
加快了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97.2萬噸/日,市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
以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強化工業污染源治理為突破口,全面開展污染防治。圍繞污染減排目標,對超標重點企業下達限期治理決定,實施重點污染源提標改造工程,開展熱電、電鍍、石化等行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對重點污染源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實時監控。
○百姓感受
流至星海灣的馬欄河水變成了清水,家住勝利路南側的居民李先生說,現在的馬欄河經過改造已經變成了景觀河,在河岸散步,再也聞不到河水的臭味,換來的是清清的河水。據了解,馬欄河污水處理廠二期去年投入使用后,出水水質達到了國家A級標準,為了不使這些中水白白流掉,市城建局專題進行研究,規劃建設了河道景觀工程。
○專家點評
包娜仁說,“十一五”期間,本市每年都新建污水處理廠,截至目前,全市污水處理廠將近30個。本市近海海域污染主要在大連灣,通過監測其中的污染物主要為無機氮,而隨著“大化”等污染企業的搬遷,該海域無機氮濃度已大大下降。“十一五”期間,本市還完成了17處飲用水源地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區劃工作,包括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技術規范》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16處,及核定2005年已劃定的碧流河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處。(記者:李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