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水污染事件頻發(fā),用水安全問題成為民眾關注焦點。治水與“治氣”一樣,將是今后“美麗中國”建設的重點。相關水務行業(yè)專家認為,城市的用水、排水和治水應是相互緊密銜接的“一條龍”,中間不可“斷流”。
上海排水公司專家認為,水具有變動不居的特點,由此產生多個“不可局限于一隅”的鏈條:水域治理不可局限于一處一地,必須全流域協(xié)同;用水、排水、治水也是不可分割的,有多少的用水量,自然會產生相應的排水量。合理使用水資源,及時處理污廢水是城市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自來水在業(yè)內被稱作“上水”,目前的關注焦點是其原水質量及制水工藝的達標提升。而排水業(yè)內稱之為“下水”,這個雖是“地下戰(zhàn)線”,但是關系重大,排水管控不住、治理不佳,就會反過來影響到“上水”的原水質量。
據了解,排水目前是按照“污染者付費”原則,對居民和非居民征收排水費,不少城市的征收標準是按用水量的九成計算,“反映了用水與排水之間的關系”。就上海而言,原則上,凡是市屬自來水公司覆蓋到的區(qū)域和城市排水管網服務到的區(qū)域,都應征收排水費。包括規(guī)劃在建和將建的排水設施的服務區(qū)域及目前還暫時以具有排水功能的河道、湖泊等來排水的地方。
征收的排水費用及政府相關的公共投資,應充分用于排水設施的建設、完善和日常運行、維護及管理上,并不斷提高城市的污廢水納管率,最大限度地將城市生活污水納管接入城市治污系統(tǒng),經過處理達標排放。這樣,城市用水、排水與治水將形成一個良性的“一條龍”循環(huán)。
據上海水務部門介紹,上海污水處理能力已從“十五”期末471萬立方米/日提高到684萬立方米/日,污水處理率從70.2% 提高到81.9%。到“十一五”末,上海已有53座大大小小的污水處理廠,基本上形成城市化地區(qū)的網絡覆蓋。“十二五”期末,上海全市城鎮(zhèn)污水處理率計劃將達85%以上,其中中心城區(qū)達90%以上,郊區(qū)城鎮(zhèn)達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