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上海召開的部分省市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強調,各級政府要增強緊迫感,把讓人民群眾呼吸潔凈空氣、喝干凈水、吃安全食品作為發展的重要內容。此話一出,“干凈水”、“健康水”、“水權利”等話題更是被民眾持續熱議,一時“水”聲四起。
在此番關于水的大討論中,“企業社會責任”被反復提及,因為“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礦泉水、純凈水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出現頻率越來越高。這就意味著飲用水生產企業的產品質量會直接關系老百姓的生活。而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則是產品質量能否過硬的重要保障。”水質安全專家告訴記者。“只有對公眾、對社會抱有擔當和負責態度的企業,才能生產出讓人放心的產品。所以,在當下的中國,“民眾能否喝上‘放心水’,與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良心密切相關。”
水安全危機 呼喚企業良心
近年來,中國“水事件”屢屢發生。形形色色的水污染新聞持續在各類媒體出現,不斷刺激著大眾關于飲水安全和自身健康的脆弱神經線某些地方的一些企業被曝將污水通過高壓水井排入地下深層,一條河遭受工礦企業污染變成“牛奶河”……所有這些污染事件都指向同一類社會主體企業。
做企業如做人:沒有責任感的人一定是個自私的人。人活在社會中,不僅僅是一個單獨的個體,難免要承擔一些責任,要么來自家庭、要么來自社會。有沒有責任感,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熟、是否可靠的重要指標。如果一個人徒有其表而沒有絲毫責任感,那么這個人是萬萬靠不住的,因為他的世界里只裝得下他自己。良心喪失,遑論水安全?!
基業長青,需要企業責任
最近一條消息在微博上被熱傳:一家飲用水生產企業組織消費者參觀自己的國際化生產線。讓消費者切身體驗“水如何被安全生產出來”,還給消費者上了一堂“關于飲用水生產知識”的課。事后,參觀者紛紛表示:這樣的體驗,讓他們對這家企業的水產品更加放心了。
這是一則絕佳的營銷案例:企業對消費者開放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自信和負責的表現。不但會讓消費者對自己的水產品質量放心,還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良好的服務和充分的社會責任感,從來都是企業基業長青的關鍵。以1968年成立的英國水務公司為例,它不但為消費者提供包括用戶服務、供水服務、飲用水質量、排水服務、環境影響、信息披露等諸多方面的服務內容,執行嚴格的服務標準;而且還承擔了許多社會責任,如股東、環境、社區、消費者、傳遞企業責任等。在服務和社會責任方面的精益求精,讓英國水務公司不但得到了消費者的信任和青睞,還獲得了許多全球性的聲譽。
對中國的水企業來說,目前市場最歡迎的參與者,最需要的參與者,是在賺取利益的同時,主動擔當對環境、社會和利益相關者的責任,投身公益事業,致力于環境保護、大眾健康安全,在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之間尋求和諧的平衡點。唯有如此,才能在消費者至上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