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是城市功能和景觀建設的重要一環。在水環境整治方面,禪城區今明兩年投入12.75億元治水,東升村、南浦村片區將打造成濱水景觀帶。
24日,禪城區召開第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區政府十件民生實事有關治理水環境工作情況的報告。記者了解到,禪城區在水環境整治方面將結合三舊改造逐步將污水管網覆蓋到村居。
污水處理
污水管網將覆蓋村居
從去年至2014年,禪城區將陸續投入12.75億元實施內河涌整治以及截污管網的建設工程。
據悉,目前禪城區初步構建起污水收集處理系統骨干體系,在污水處理廠建設上,目前禪城區已建成污水處理廠5家,處理能力60.4萬噸,建成配套污水管網約130公里(雨污合流制管網1750多公里)、污水提升泵站14座,大大提升了污水處理能力和污水日處理量。
在污水管線鋪設上,據統計,禪城區新鋪設截污管網7公里,新建成污水提升泵站3座、小型污水提升泵站9座,新增集污水14萬噸/日。
在此基礎上,禪城區今年將進一步完善鎮安、東鄱、沙崗、城北污水處理廠片區污水收集管網系統,并初步構建南莊鎮污水收集系統主體框架,提升污水管網覆蓋率、污水收集率以及污水進場濃度,大幅削減入河污染物量。區水務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禪城區將結合三舊改造的進展,逐步將污水管網覆蓋到村居,將村里的污水收集起來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目前,已經將深村、石頭村等部分城中村流入主干河涌的污水進行收集處理。
內河涌
已完成河涌整治約54.4公里
禪城區全區共有河涌138條,總長216.8公里,其中主干河涌27條,支干河涌23條,支涌88條。目前,禪城已經完成河涌整治總長約54.4公里,流域水質明顯提升。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完成整治的內河涌主要集中在石灣的城南片區,接下來將結合截污工程對位于南莊、張槎的南北大涌、南北二涌、羅南涌等河涌進行整治。
今明兩年,禪城區將實施河涌清淤疏浚、護岸修葺22公里,結合東升村、南浦村片區改造打造濱水景觀帶,并緩解和解決部分河涌岸線臟亂差、水體黑臭、淤塞的問題,提高河涌排澇能力和水體環境容量,改善和提升岸線景觀。
工業區排查
奇槎片區13家無環保審批企業承諾搬遷
禪城區環保部門制定了《削減汾江河沿岸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工作實施方案》,針對汾江河流域(包括主要河涌、支涌)的村居工業區開展深入排查。目前已對張槎街道村頭(內、外)灘、大富、朗寶、上朗等工業區以及石灣鎮街道奇槎工業區進行了清查,動態掌握企業用排水和污水處理情況。
今年來,區環保部門開展石灣鎮、奇槎、鄱陽片區違法企業的綜合治理工程,聯合工商部門對7家酸洗企業實施聯合執法。動員督促奇槎片區13家無環保審批的“SK”鏡鋼企業承諾搬遷。繼續對奇槎片區企業進行動態更新摸底調查。對奇槎片區20多家無環保審批、驗收手續的企業發出了限期改正通知書。
飲用水源
飲用水源管理建立應急預案
禪城區分別于2009年底和2012年9月完成了沙口水廠、紫洞水廠水源地保護區標準化建設,是全市第一個完成飲用水源地標準化建設工作的區。
而在飲用水水源地巡查管理上,區環保部門制定了《禪城區飲用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民生熱點
減少流入亞藝湖污水約1萬噸/日
由于有污水混接流入的原因,以往亞藝湖及周邊河涌被市民投訴有黑臭現象。針對該現象,區水務部門多次對亞藝湖周邊水環境情況進行勘查監測,隨著湖景路污水干管工程、亞藝湖周邊管網改造工程投入運行,實現減少流入亞藝湖污水約1萬噸/日。同時,實施科學有效的調水方案,加快了水體置換速度,使亞藝湖及周邊河涌水質得到了較為明顯改善。
今年,禪城區將繼續實施三項截污項目以及兩個泵站建設(改造)項目,強化水資源調配,力促亞藝湖水環境持續有效改善。目前,江湄涌節制閘及截污工程、深村舊涌節制閘及截污工程以及西華涌節制閘及截污工程等三項截污項目等3項截污項目已經進入施工階段,新竇涌泵站目前已基本完成,深村泵站改造正進行方案設計。
人大代表建議
實行一河涌一方案
聽完報告后,人大代表蔡雄表示,水環境整治要進一步與城市升級、產業升級相結合,在進行詳細規劃的同時,將重點放在污水系統的整治上。同時,他建議,要明確部門與鎮街的責任,實行一個河涌一個方案,并定期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監督。
道路建設的同時盡量鋪設污水管網
區人大常委會委員、人大代表鄺玉倫則表示,在路網的建設過程中,污水管網的鋪設要納入項目建設中,每修一條道路就要盡量鋪設污水管網。
污水處理廠周邊可“一點一片”結合
禪城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羅澗華提出,水環境治理要有科學規劃,她表示,有些污水處理廠周邊的村居如鎮安、東鄱等,明明離污水處理廠很近,但污水管網卻沒有接通,不能將污水連接到處理廠進行處理,“這樣的情況可以進行一點一片的結合。”同時,她還表示,污水處理管網的完善要和城市建設相結合。不僅如此,她還提出,要善用群眾的監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