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賀江水污染引起公眾對河涌治理的高度關注。8日上午,佛山市禪城區召開了2013年水環境綜合整治暨廣佛交界區域水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會議。
記者從會上獲悉,2012年禪城區納入佛山市環保考核的內河涌水質達標率僅20.08%,對此,禪城區將從工業污染源整治、管網建設、畜禽養殖業清理等方面集中治理。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禪城區河涌治理將實行“涌長制”,各鎮街要拿出500萬作為治理“押金”。
污染企業和不達標豬場將堅決關閉7月8日上午,禪城區召開了2013年水環境綜合整治暨廣佛交界區域水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會議,還制定了《禪城區2013年水環境綜合整治暨廣佛交界區域水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將從工業污染源、水工程項目及農村(畜禽養殖業清理)等方面開展整治。
8日上午,羊城晚報記者走訪了位于張槎的凹竇涌受納生活污水的管網及泵站建設工地,據張槎街道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泵站已建成排污管網45公里,占全長的三分之一,預計明年建設到40%。目前在張槎有3個這樣的污水處理工程,可以很好地處理張槎的污水。
負責人表示:“我們張槎去年關閉了十幾家污染企業,今年將繼續關閉下去。此外,一頭豬的排污量相當于10個人,我們還要將轄區內的不達標豬場關閉掉。”
做珠三角客廳還是廁所?
靠自己爭取據了解,禪城區此次河涌整治,涉及工業污染源治理類的64家重點企業,水工程建設類則主要包括清污截污、管網建設、飲用水源保護等,涉及超過30個項目。區域(農村)面源治理涉及畜禽養殖業清理、農村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無牌無證清理、內河涌達標整治等,鼓勵各鎮街結合實際情況建設農村集中式生活污水治理設施。
禪城區區委書記區邦敏表示:“誰是珠三角的客廳,誰是珠三角的廁所,這都是要靠自己去爭取的。我們要用‘鐵腕治污’的辦法去依法治理,但同時也要堅決維護公眾利益。”
鎮街要掏500萬“押金”
最嚴厲問責針對水環境整治,禪城區確立的目標是:明確各鎮街須建立健全“河長、涌長、段長”制度,制定“一河一策”方案,鎮街為第一責任人;實現汾江河主河道及流域內主干內河涌水質持續穩定向好,汾江河逐步恢復生態功能;加強截污及相關管網配套建設,解決片區核心水環境問題,全面提升內河涌水系的暢通性,提高禪城區污水收集率及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促進汾江河、佛山涌主河道及重點內河涌水質得到顯著改善。
據了解,佛山市政府即將出臺堪稱史上最嚴厲的環保問責辦法:每下一條督辦通知,鎮街一級財政拿出100萬元作為“押金”,取得成效就退回。沒有完成的,該100萬元就列入市環保治理資金,另外還要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
8日上午,記者從禪城區水環境整治會上獲悉,對比上述佛山市的問責辦法,禪城將會更加嚴厲――每個鎮街要拿出500萬元作為“押金”,區里面拿出3000萬元獎勵做得好的鎮街。到2014年年底,要評選出改變最大的10條河涌并進行獎勵。
不少企業污水直排,奇怪的是,有污水處理廠建好三年仍在“空轉”
管網短路,污水處理廠“吃不飽”
近年來,佛山市禪城區在水環境整治和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汾江河主河道水質三年“不黑不臭”的目標基本實現,但是,部分內河涌水質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
內河涌水質僅兩成達標禪城區環境保護和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汾江河的溶解氧、氨氮、總磷等指標仍然不能按照要求穩定達到Ⅴ類水質標準,部分內河涌還是劣Ⅴ類水質,黑臭現象嚴重。2012年,禪城區納入佛山市環境保護責任考核的城市水環境功能區(佛山水道汾江河段)水質達標率僅61.17%,內河涌(佛山水道汾江河段、佛山涌、南北大涌、豐收涌、瀾石大涌、龍慶涌)水質達標率僅20.08%,主要污染源為生活污水。
8日上午,記者跟隨禪城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小組走訪張槎大富村印花中心,禪城區區委常委、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小組副組長馮永康說:“大富村35畝地里有27家印花企業,現在污水還是直排,張槎要一對一將這些企業‘拿下’。”
建管網遇阻污水難收集記者隨后走訪了禪城紡織廢水處理西站,踏入大門便有一股臭味襲來。張槎街道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廢水處理站是1994年建成的,處理能力是7000噸/天,但現在只有1700噸/天的處理量,負荷不足25%,而且污水處理工藝已經無法達標。”
位于禪城羅南工業區的南莊污水處理廠,是2010年建好的,但截至目前一直處于空轉狀態。對此,南莊鎮相關負責人解釋,這是污水管網鋪設滯后造成的。
馮永康透露,禪城區有60萬噸/天的污水處理能力,但目前排污量卻只有40萬噸/天,因為污水進入不了管網,管網建設征地難。
據悉,佛山目前擁有污水處理廠54間,日處理量為200多萬噸。佛山市水務局去年發布的一份抽查報告顯示,三分之一污水處理廠面臨“吃不飽”的局面。報告分析稱,關鍵原因是由于污水收集率低,管網建設遇到道路、交通干線等問題后“短路”,無法有效地將所有污水集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