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很缺水——目前,淮北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僅為安徽省人均的1/3、全國人均的1/6、世界人均的1/24。
火電廠耗水——由于淮北市區周邊無地表水可用,全市工農業生產和城鄉居民生活用水主要依賴開采地下水資源,在主城區附近形成了以大唐準北發電廠水源地為中心的大面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所以,在大唐淮北發電廠虎山工程(簡稱虎山電廠)即將于今年9月份建成運營之際,許多人擔心:淮北有限的地下水資源承中安在線受得了嗎?7月15日,淮北凌云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中水籌建處常務副主任陳偉告訴記者,虎山電廠的工業用水均來自污水處理再生回用,即將市污水處理廠一期、二期工程的出水,通過進一步凈化后由管道輸送給虎山電廠使用。目前,該項目已經調試就緒,正在進行試生產。
據介紹,這是我國火電企業中規模最大的中水回用項目,這也是淮北中水首次應用到工業領域。
意義重大的中水“中水”一詞是相對于上水(給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一般指的是經過處理達到一定標準、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其水質介于上水與下水之間。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也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資源。隨著人口增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用水量急劇增加。同時,眾多潔凈的水資源因為人類的活動而受到污染,不僅無法為人類所用,更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損害。在很多地方,水已經成為制約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影響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水由于具有開源和減少污染的雙重功效而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因為它來自于人類生產生活產生的污水,經過物理、生物和化學方法的處理后,污染性大幅度降低,可以再次為人類所用。中水既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又能增加可利用水資源的數量,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城市中水回用是節約用水的必然要求,開發中水,利用中水,實現分質用水勢在必行。
2001年,日處理能力為8萬噸/日的市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成;2008年,日處理能力為4萬噸/日的二期工程開始運行。目前,市污水處理廠每天可處理10萬多噸城市生產生活污水,產生約10萬噸符合城鎮排放標準的水。這些水用到了那些地方?據了解,基本上都排入濉河中作為景觀用水。
為什么不能用于工農業生產?因為這些水中還有很多有毒有害的成分,尚不能夠用于其他方面。
和其他許多標準一樣,污水處理排放標準也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提高的。
2001年,市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成運行時,產生的是符合城鎮排放標準的二級水;2008年,二期工程產生的是符合城鎮排放標準的一級B類水;目前正在建設中的位于市經濟開發區的污水處理廠,產生的將是更加潔凈的符合城鎮排放標準的一級A類水。
根據國家要求,只有達到我國城鎮排放標準的一級A類水才允許用于工農業生產。國家還要求,至“十一五”末,淮河流域所有城市污水的排放標準不能低于一級A類水。
淮北該怎么辦?實現共贏的中水在南黎路市排水公司南,有一片占地2公頃的廠房,和緊鄰的市污水處理廠一樣,有一個個排列整齊的大池子,這就是即將正式投產的淮北污水處理再生回用工程。市污水處理廠一、二期工程排出的二級和一級B類水,通過管道輸送到這里,經過進一步凈化處理后,變身為一級A類標準中水,再通過25公里長的管道被輸送到虎山電廠。
2007年,當大唐準北發電廠決定“二次創業”,關停老小機組,異地建設兩臺600WM大機組,即投資近50億的虎山電廠項目浮出水面時,水從哪里來的難題擺在了設計者的面前。由于火電廠是耗水大戶,即便使用最先進的節水技術,以虎山電廠的設計發電能力,每天仍然至少需要4萬多噸水。對于嚴重缺水的淮北來說,無論是地下水還是地表水都是極為珍貴的。經過深思熟慮,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每天排放到濉河中的10萬噸經初步處理的水。
這一想法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2009年9月,市排水公司和淮北凌云電力實業總公司共同投資成立“淮北凌云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2000萬元,計劃投資1.4億元,設計總規模為日處理12萬噸中水的污水處理再生工程,主要服務于大唐淮北發電廠虎山工程等。
2010年底至2011年初,工程管網施工、管材及中水廠區招標完成。2011年1月管網建設開始,2011年5月中水廠區正式開工建設。
2013年5月30日,中水廠向虎山電廠送水,管線驗收一次成功。目前,調試工作基本結束,已經具備運行條件。
“這一項目意義重大,讓虎山電廠有了充足的水源,能夠順利建成投產,為淮北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以虎山電廠每天平均需要4.2萬噸水計算,每年可為淮北節約1500多萬噸珍貴的水資源。
此外,該項目的建成,提高了淮北中水品質,滿足了國家關于淮河流域所有城市污水的排放標準不能低于一級A類水的要求。”陳偉說,該項目能夠全部接納并處理市污水處理廠一期、二期工程每天10萬噸的出水,而虎山電廠滿負荷運作,每天最多也只需要7萬噸水,暫定回用的另一項目—— — 大唐淮北2×300MW熱電聯產項目目前尚未動工。所以,剩余的中水將暫時排放至濉河中,用于改善濉河水質,美化周邊環境。
“中水回用實現了企業、政府、社會以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贏。”陳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