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投入環境污染治理資金2.4億元,全面治理受污染坑塘及排污滲坑。
記者從廊坊有關部門獲悉,5月下旬至今,廊坊市對全市“十五小”、“新六小”進行全面排查,116家重污染小企業被關停取締。
廊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市政府派出多路督導組對各縣(市、區)突出環境問題進行了集中督查,并與各縣(市、區)就轄區突出環境問題明確解決措施和完成時限簽訂了“軍令狀”。針對永清、霸州等地小電鍍污染問題,廊坊市采取果斷措施進行查處。霸州市和永清縣出動執法人員1100余人次,取締了小電鍍企業51家,刑拘8人,對14名有違法嫌疑的小電鍍業主進行網上通緝,電鍍廢液全部交由有資質的企業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受污染的坑塘,委托有資質企業制定治理方案展開治理工作,并現場豎立公告牌,接受社會監督。
與此同時,廊坊市打響了“十五小”、“新六小”集中整治行動,全市各級各部門對“十五小”、“新六小”等重污染小企業進行全面排查,116家重污染小企業被強制關停取締。為防止重污染小企業反彈,他們建立長效監管機制,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實行行政問責制和責任追究制。
在對環境違法案件嚴厲查處的同時,市紀檢監察、檢察部門全程介入,啟動問責機制,對落實各項環保法律法規措施不力、對環境問題久拖不決、對企業監管不嚴以及失職瀆職等行為,嚴肅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對擅自審批、同意、承諾、默許、提供條件、參與入股、隱瞞不報、通風報信者,給予嚴肅處理。今年以來,廊坊市已經問責4起環保案件、問責37人,11人給予黨政紀處分。對造成污染的違法生產企業及責任人,公安部門依法刑事拘留26人,網上追逃29人。
在治理污染和堅決打擊取締污染企業的同時,廊坊市堅持疏堵結合,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他們堅持整治關口前移,提高環評審批門檻,堅決做到違反國家產業政策的一律不批、不符合整體規劃的一律不批、沒有環境容量的一律不批、工業園區未做區域環評的一律不批、未按要求建成污水處理廠的一律不批、老企業未達標排放再上新項目的一律不批。同時,制定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通過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力爭把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