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
多年來,中國水資源質量不斷下降,水環境持續惡化,由于污染所導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斷發生,不僅使工廠停產、農業減產甚至絕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和較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地威脅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威脅了人類的生存。而且隨著民眾環保意識的覺醒,對水污染的關注程度達到了空前。
根據《2013-2017年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中國13億人口中,有70%飲用地下水,66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但是據介紹,全國90%的城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
而另一組數據亦表明,地下水正面臨嚴峻挑戰。2011年,北京、上海等9個省市對轄區內的857眼監測井進行過評價水質為I類、II類的監測井占比2%,而IV類、V類的監測井多達76.8%。
九個省市中,水質最好的當屬海南省,以II類為主;上海、北京次之,多為III類;黑龍江及江蘇則以IV類水占比最高,而吉林、遼寧、廣東、寧夏四省區普遍只達到V類的水平。
水污染情況不斷加劇,使得污水處理和再生行業受到空前的關注,近兩年各地區污水處理企業的毛利率都保持在70%左右,甚至有的地區超過了100%,污水處理行業整體發展潛力非常大。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污水處理及其再生行業企業個數達到了213個,資產總計844.13億元,較2011年增長了11.43%,銷售收入為236.64億元,較2011年增長了16.16%,增長幅度很大。
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環保投資將達3.1萬億,較“十一五”期間1.54萬億的投資額上升121%。前瞻產業研究院污水處理行業研究小組認為,“十二五”期間,隨著環境稅費改革,市場化和特許經營制度完善,稅費優惠政策落實和處理費用征用水平提高,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運行服務市場將迅速發展,環境咨詢、環境設計、環境貿易等服務領域也將進一步擴大。
而且受到經濟回暖,國家政策推動以及環保行業熱度增長等有利因素作用,污水處理行業整體生產經營狀況較好,而且政府也不斷出臺相應的政策扶持污水處理企業的發展,加之隨著工業的持續增長,污水處理的行業需求將穩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