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區、常熟、昆山、吳江區已實現雙水源供水,市區還在西塘河建設了應急取水泵站;
常熟、太倉長江應急水庫、吳江太湖應急水庫項目已建成;
工業園區陽澄湖水廠正在建設中,2014年投用;
張家港市啟動了沙洲湖應急水源地建設。
炎炎夏日,蘇州全市用水量高位攀升。為保障供水安全,我市不斷加強對水源地的建設。來自市水利局的消息,截至目前,蘇州各供水分區雙水源地建設基本完成,并實現了管網互通,保障源水互補、清水互通。年內,蘇州所有水源地還將完成達標建設任務。
近年來,蘇州各地加快了第二水源地和應急水源地的建設進程,各供水分區均落實了多水源保障措施。以常熟市為例,目前,常熟供水系統中共有第二水廠、第三水廠以及濱江水廠三座水廠,其中第三水廠和濱江水廠以長江為取水水源,日取水規模均為40萬立方米,第二水廠以常熟尚湖為取水水源,日取水規模為7.5萬立方米。“眼下三座水廠每天總的取水規模是87.5萬立方米,基本能滿足常熟市的供水需求。但是我們主要的取水水源地是長江。尤其是取水口靠近長江主航道,增加了水源遭受到化工、油污等外部突發性污染的風險。”常熟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為此,從2010年12月底起,當地在長江福山水道南岸啟動了應急水庫建設工程,截至目前,一期工程已通過竣工驗收。該應急水庫設計庫容561萬立方米,有效庫容508萬立方米,投用后,在發生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的情況下,可滿足常熟應急供水一周左右,將大大保障當地供水安全。
據蘇州市水利局副局長夏堅介紹,我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主要分布在太湖、長江、陽澄湖和尚湖。截至目前,蘇州市姑蘇區、常熟、昆山、吳江區均已實現雙水源供水,蘇州市區還在西塘河建設了日取水規模為60萬立方米的應急取水泵站;常熟、太倉長江應急水庫、吳江太湖應急水庫項目均已建設完成;工業園區陽澄湖水廠正在建設中,2014年將投入使用;張家港市啟動了沙洲湖應急水源地建設,總蓄水量約為305萬立方米。同時,在確保不引發地質災害的前提下,把地下水資源考慮為應急備用水源,進一步提高水源安全保障水平。
除工程建設外,我市還加強了對水源地的監測、預警和保護,全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全部安裝了水質在線實時監測系統,水利、環保部門對水源地水質另行安排了水量、水質和藍藻湖泛的巡查巡測,監測結果水利、環保、供水企業實時共享。近期,由于受到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影響,太湖水位比去年同期偏低。為保障金墅港、漁洋山等太湖水源地安全,水利部門啟動了“引江濟太”工程,通過望虞河以每秒80立方米的速度將長江水補充進太湖,同時每天派出船只打撈水源地一級保護區范圍內的水草,并通過夏季加密監測、巡查巡測等,保障水源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