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十塊“國字號”金招牌。
今天,2010品牌中國十大品牌景區、2010年度最負國際盛名景區兩塊“國字頭”金招牌正式落戶甪直,并將舉行授牌儀式。至此,千年古鎮甪直在短短八年內已先后斬獲了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鎮、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民族優秀建筑魅力名鎮、中國最具吸引力地方、國家4A級景區、中國旅游名鎮顧客十大滿意品牌等十塊“國字號"金招牌。而“國字號”金字招牌的背后則是一條千年古鎮堅持不懈走“生態經濟”循環發展的探索之路。
環境保護“前排就坐”
建最宜居水鄉古鎮
具有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甪直鎮,是太湖流域為數不多的歷史古鎮之一。經濟較為發達、但中小企業較多、產業結構不盡合理,是擺在這個千年古鎮面前不容忽視的現實。如何來調整發展的坐標?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黨委書記周培根思路十分清晰:要讓古鎮甪直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堅持讓環境保護“前排就坐”。
捋一捋甪直古鎮的發展脈絡,很容易就能發現其中的奧秘。
1990年,甪直在太湖流域率先建成了污水處理廠和熱電廠。1993年,甪直又積極實施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污染集中控制措施,成為國內第一個“鄉鎮污染集中控制處理示范區”。隨后,“水鄉城鎮水環境技術整治集成與綜合示范工程”,已列入國家重大水專項工程;“甪直鎮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也列為唯一個省級重點扶植的鎮級示范項目。
#p#副標題#e#
2009年,投資1500萬元的甪直熱電廠除塵脫硫項目,經過2年多的方案論證和投入建設及完善設施正式投入運行。甪直熱電廠因地制宜,把印染企業產生的廢水,巧妙用于煙氣除塵脫硫,使廢水在除塵脫硫過程中脫胎換骨,以廢治廢,二氧化硫去除率可達98%,還緩解了污水處理廠的排放壓力。甪直污水廠污泥固化、資源化利用項目也是甪直循環經濟的重要表現。該項目主要將處理后的污泥作為蘇州興成建材公司生產加氣磚的填充料,為防止污泥的二次污染和安全處置找到了有效途徑。
加大環境綜合整治的力度便是另一劑“猛藥”:依托甪直環境監察中隊加大對甪直污水廠、甪直熱電廠、印染廠等重點排污企業的檢查和執法力度;加大對重點區域建成區的檢查和執法力度。同時加強對水質斷面的監測,及時掌握河道水質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得到整改。并“激活”水鄉水系,加大河道疏浚力度,加強河道長效管理,開通斷頭浜、斷頭壩,激活水系,改善水環境。
在加強污染防控措施“落地生根”的同時,鎮村生態建設也被提上議事日程。環村林帶、環河林帶、房前屋后綠化建設……村莊綠化示范點全覆蓋,甪直鎮率先建成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的同時,還建成了首個國家和省級生態村。
正是這些重點工程的實施,使甪直鎮率先走上了環境保護與經濟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保護與開發并重
留住千年古鎮文脈
甪直鎮一向以“古橋、古巷”而聞名于世,尤其是2500多年歷史的沉淀,賦予古鎮無數文化瑰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已成為甪直鎮不可再生的財富和生態資源。地處長三角發達地區,面對奮勇爭先的經濟發展態勢,甪直鎮黨委、政府始終清醒認識到,在經濟發展的大潮中,“絕不能斷祖宗的根、丟祖宗的魂”,只有在千年古鎮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慎重開發生態旅游資源,才能使得古鎮的文化積淀源遠流長。
今年5月30日,參加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FLA)第47屆世界大會的400多位中外嘉賓來到甪直古鎮,參觀考察了保圣寺、沈宅、江南文化園,欣賞了甪直特色民俗風情表演——打連廂。千年古鎮的文化積淀和水鄉民俗風情讓嘉賓們嘖嘖稱贊,紛紛表示“有機會一定要再來一次”。這樣的案例在古鎮幾乎每天都會發生,而這些“好感”的背后自然也離不開管理者和設計者們的獨特用心。古鎮嚴格按照“甪直古鎮保護總體規劃”,先后關閉和取締了坐落在古鎮上的污染企業,并實施了一系列.古鎮保護措施。堅持以古鎮、古橋、古巷、古河道為主體,修建了古民宅、古河道、古駁岸,完成“三線下埋”;修繕了葉圣陶紀念館、萬盛米行、王韜紀念館、著名藝人蕭芳芳紀念館、澄湖出土文物展覽館、水鄉服飾館、水鄉農具館等歷史文化景點等。同時,以古鎮文化為主題,充分挖掘古鎮歷史文化底蘊,全力推進歷史文化、傳統文化、藝術文化、餐飲文化、宗教文化、現代文化等六大文化產業建設;以江南古鎮為依托,加快旅游項目開發建設,實施水生態環境重建工程,采用生態治污技術,恢復水體自凈能力,實現了古鎮區水生態系統良性循環;以水鄉服飾為載體,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開發力度。
#p#副標題#e#
通過一系列的保護舉措,不斷豐富了古鎮甪直的歷史文化內涵,有力提升了甪直的知名度和“原汁原味”古鎮的品位。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甪直鎮已躋身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中、并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超過了200萬人次。
倒逼落后產業退出市場
“低碳”和“循環”成產業關鍵詞
歷時兩年建設、總投資2.3億元,集休閑、娛樂、觀光于一體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古典園林——甪直江南文化園,今天起正式免費對外開放,標志著古鎮旅游從傳統觀光游向文化休閑游加速全面轉型。建成后的甪直江南文化園形成了文化展示區、工藝品展示區、休閑水街區、文藝表演區等六大功能區域,成為全面展示江南水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窗口。古鎮甪直的旅游產品開始了從傳統觀光到融觀光、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全面轉型。甪直鎮黨委書記周培根說.深入挖掘吉鎮文化內涵.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加快旅游項目建設,爭創國家5A級景區,以服務業引領全鎮產業轉型升級,是甪直鎮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
與文化并重的,則是當地創新型經濟的同步騰飛。下決心淘汰落后產能,用經濟、行政和市場手段,倒逼“兩高一資”產業退出甪直的市場,而大刀闊斧果斷淘汰了勞動密集、污染較重、能耗較高的企業的同時,也積極培育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總投資4億元人民幣的蘇州市再生資源甪直產業園,是蘇州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中的重要環節,將承擔起全市再生資源回收的集中堆放、整理、加工和交易任務??偼顿Y3.5億元的立成光電子科技創業園,立足于光電子、新材料、精密模具研發與生產,充分發揮產業孵化服務平臺作用。同時,德威環保創業園由全國2009年第一批“千人計劃”高層次海外創新創業人才、德國留學歸國博士袁國文創辦,將在蘇州及太湖流域水環境治理方面提供關鍵性技術支撐。吳中國家科技創業園甪直園區定位于吸引新能源、新材料、環保醫藥等高新技術項目落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總投資2億元的蘇州中珠珠寶創意產業園有限公司,致力打造集珠寶設計、加工、展覽、銷售和珠寶物流于一體的產業園??偼顿Y5000萬美元的大新華物流創業園,是一家從事貨物倉儲管理、國際國內貨運代理的大型物流企業。從事管樁和各類預制構件生產的蘇州湯始建華管樁有限公司,投產后可實現年銷售額2億元,年利稅5000萬元。
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千年古鎮堅持用“原汁原味”的“小橋、流水、人家”,來吸引中外游客,從而促進了三產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今年1-8月份,該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億元,增長15%;財政收入7.5億元,增長20%;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2億元,增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