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孔云秀) 近幾年來,大理市下大力在洱海周邊建立城鎮、集鎮、村落、農戶四級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有效減少了面源污染。目前這一措施已在全市推廣使用。
2002年開始,大理市先后建成了日處理城鎮生產生活污水5.4萬噸的大漁田污水處理廠和日處理0.2萬立方米的慶中污水處理廠,構建起減少面源污染的第一級系統——城鎮污水處理系統。隨后,大理市又在上關鎮、喜洲鎮、周城鎮、雙廊鎮和海東鎮新建5座污水處理廠,日增加污水處理量4萬立方米,以此構建第二級污水處理系統。農村污水處理是該市構建的第三級污水收集處理系統,目前,日處理0.2萬方的喜洲鎮污水處理廠投入試運行,日處理1萬方的海東污水處理廠正在建設,到今年年底,農村污水處理總計將完成62項的建設任務。農戶庭院生活污水處理則是大理市在洱海周邊建立的第四級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在這項技術中,大理市結合國家農業部、環保總局在湖南省推廣的簡易農戶庭院污水處理系統——無動力厭氧處理技術,聯系大理農村實際,分別推出了固定式和活動式兩種農戶庭院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通過在洱海周邊建立四級污水收集處理系統,依法管海、科學治理,有效地促進了洱海流域生態恢復建設,減輕了洱海周邊的面源污染,擴大了洱海保護治理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