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
(一)廢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9年全省廢水排放總量為37517.74萬噸,比2008年增加3.7%,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為7031.30萬噸,占18.7%;生活污水排放量為30486.44萬噸,占81.3%。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96.6%,比2008年增加1.8個百分點。全省城市(鎮)污水處理率為55.0%。全省廢水污染物COD排放量為10.03萬噸,比2008年下降0.4%,其中工業廢水COD排放量為1.16萬噸,占11.5%;生活污水COD排放量為8.87萬噸,占88.5%。
(二)水質狀況
1、河流水質狀況
2009年全省河流水質總體優良,82.8%的監測河段水質達到或優于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劣于Ⅲ類水質的河段主要分布在部分中小河流的局部河段,主要受農業及農村面源、城市(鎮)生活污水影響,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總磷和石油類。與2008年相比,三大河流水質穩定,保持優級,部分中小河流略好于上年度。
南渡江干流所有監測河段和大部分支流監測河段水質達到或優于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水質達到優級,僅支流海甸溪水質為Ⅳ類。
萬泉河干流及支流所有監測河段水質均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水質達到優級。
昌化江干流及支流石碌河監測河段水質均達到或優于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水質為優級。南圣河水質良好,僅五指山市區段水質為Ⅳ類。
中小河流在監測的17條河流42個河段中,71.4%的監測河段水質達到或優于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26.2%的監測河段為Ⅳ類水質,2.4%的監測河段為劣Ⅴ類水質。劣于Ⅲ類水質的河段主要分布在東部的文昌河、文教河、龍首河和東山河,南部的三亞河,西部的羅帶河,北部的北門江和文瀾江的局部河段。
城市河段在流經14個縣城以上城鎮的13條河流15個監測河段中,60.0%的監測河段水質達到或優于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40.0%的監測河段為Ⅳ類水質。劣于Ⅲ類水質的河段主要分布在海甸溪、南圣河、文昌河、北門江和文瀾江的城市河段。
2、湖庫水質狀況
2009年我省湖庫水質總體優良,開展監測的18座大中型主要湖庫中,松濤水庫、大廣壩水庫、牛路嶺水庫等16個湖庫水質達到或優于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占監測湖庫總數的88.9%,僅高坡嶺水庫和湖山水庫水質符合Ⅳ類標準,呈輕度富營養化狀態。與2008年相比,大多數湖庫水質保持穩定,部分湖庫水質有所好轉。
3、城市(鎮)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質狀況
2009年我省18個市縣的城市(鎮)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質總體優良,監測的24個縣城以上城市(鎮)集中式飲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質絕大多數達到或優于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符合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質要求。僅文昌市深田水庫、臨高縣文瀾江多蓮取水段等個別飲用水源地受化學需氧量、氨氮或總磷影響,水質未穩定達標,但經過處理合格后仍可作為生活飲用水。
4、近岸海域水質狀況
2009年我省近岸海域水質總體優良。海南島近岸海域一、二類海水占86.7%;永興島、趙述島、北島、石島和七連嶼等西沙群島近岸海域水質均為一類海水。
三亞亞龍灣、大東海、南山角,瓊海博鰲灣,陵水香水灣,萬寧石梅灣,文昌銅鼓嶺等主要旅游海灣為一類海水水質。海口假日海灘、三亞大東海和亞龍灣等國家重點濱海浴場均適宜游泳。洋浦經濟開發區、東方化工城和老城開發區近岸海域水質優良,基本維持在一、二類海水水質。
三、四類海水主要出現在部分港口、個別城市和少數海水集中養殖區附近海域,主要受港口船舶廢水、城市生活污水和海水養殖廢水影響,主要污染指標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石油類和化學需氧量。
與2008年比較,我省近岸海域水質總體上仍保持優良態勢,與上年度基本持平。
5、地下水水質狀況
2009年我省地下水水位表現為基本穩定-上升趨勢,水質總體良好,但局部地區存在點狀“三氮”污染。海口市第2層承壓水降落漏斗面積自2005年持續緩慢減少后首次略微擴大。開展監測的三亞、瓊海、萬寧和儋州礦泉水、熱礦水水位基本穩定。(注:“三氮”指硝酸鹽NO3-、亞硝酸鹽NO2-、氨氮N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