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月16日從湖南株洲獲悉,株洲市官莊水庫第二水源工程輸水方案已初步確定,供水路線暫分北、中、南三條路線備選,目前正進行實地勘查和征求意見。據介紹,最終方案有望今年6月底敲定,并正式啟動建設,備用水源最快年底前與株洲城市供水管網相連。
尋找第二水源日益迫切
目前,株洲城供水水源主要來自湘江株洲段的3個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2個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然而,由于城區楓溪港、建寧港、白石港等多條內港向2個二級飲用水源保護區排污,株洲段水質的氨氮、糞大腸菌等個別指標超標,距國家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標準(Ⅲ類以上)還有差距。
近5年來,湘江株洲段枯水位頻創新低,特別是去年,由于降水偏少,水位長時間保持低水位運行,導致城市供水面臨極大壓力。目前,株洲日用水量在50萬立方米左右,其中最低值為45萬立方米,峰值約在51萬立方米左右。所以,尋找第二水源日益迫切。
官莊水庫緣何成第二水源
官莊水庫位于醴陵市境內,湘水瀏陽河支流澗江河中游,屬大Ⅱ型水庫,水庫總庫容1.21億立方,多年平均可供城市水量8700萬立方,按補充株洲市區50%的用水量計算,可供水320天,基本能滿足市區的用水需求。
“特別是將水庫水和湘江水摻和,可有效優化水質,提高水質標準。”去年8月,株洲市政協對城市第二水源備選水源地進行了調研,綜合考慮原水水質、可供水量、輸運成本、設施設備維護運營成本等因素后,官莊水庫成為株洲市政協提議的首選第二水源地, “從官莊水庫引水至株洲城區,直線距離約30公里。”
最終方案有望6月敲定
株洲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一負責人介紹,最終方案有望6月底敲定,并正式啟動項目建設,年底前力爭備用水源與城市供水管網連接起來。
官莊水庫向株洲供水路線圖分北、中、南三條路線備選。其中,南線方案施工相對容易,該方案為出官莊水庫后向南轉,鋪設管道至天府廟-黃村-楊家橋-白關鎮-五里墩,然后向西沿現狀道路輸水到株洲二、三水廠,總長41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