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華環保世紀行”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飲用水源的保護。四川采訪之行,記者感受到與水有關的信息,正有望“比水還透明”。
四川省住建廳副廳長李又介紹說,為完善城市供水價格形成及監管機制,促進城市供水價格調整工作規范有序和公開透明,四川省發改委、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下發了《四川省城市供水價格調整成本公開實施細則》,要求自2012年1月1日起,供水企業和價格主管部門在調整供水價格前,按規定主動向社會公開供水成本。
2011年9月1日起,四川省開始執行重新修訂過的《四川省城市供水條例》。條例要求,為滿足公眾的知情權,供水企業必須在所有供水營業所里設立大屏幕,把水質的真實信息實時公示,同時,把這信息與互聯網聯接。
為了保障水質信息能夠精確,四川省在監測能力方面加大了投資力度。成都市副市長劉仆介紹說,成都的自來水廠已經具備了檢測106項指標的能力。“我們還具備了提前預警的能力,在取水口上游,設立了3個水質監測點,24小時自動監測,定時向調度室反饋監測數據。一旦上游來水水質惡化,我們能夠提前8小時知情,馬上采取錯峰取水、啟用備用水源等相應措施,并及時向社會通報。”
2008年,四川省被衛生部列為全國15個飲用水衛生監測網絡試點省份之一,水質的衛生監管信息正在全方位透明化。四川省衛生廳副巡視員劉捷介紹說,四川省已經建立了一支覆蓋全省、本領過硬的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隊伍。目前,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經具備了《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所有102項指標的檢測能力,各市(州)已基本能完成《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除放射性指標之外全部水質常規指標檢測能力;全省各級衛生監督機構還裝備了水質快速測定儀、便攜式電導儀、二氧化氯檢測儀、濁度檢測儀等快速檢測設備,能迅速掌握水質的基本信息。
四川省環保廳副廳長鐘勤建說,四川大力拓展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監測項目和覆蓋面,準備在“十二五”期間,爭取縣城以上飲用水保護區實現全部例行監測。他呼吁加大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的投入,目前,在飲用水源水質監測中,四川全省只有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具備監測109項指標的能力,瀘州、德陽、綿陽、攀枝花等7個環境監測站具備監測35項指標的能力,其余14個市(州)環境監測站僅能監測28項指標;如果按照國家最新的環境監測能力的建設標準,四川21個市(州)環境監測站中,只有4個達標,而“十二五”期間,四川全部市(州)環境監測站和95個以上的縣級環境監測站要達到國家標準化建設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