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圳污水處理能力,從去年不到200萬噸/日,直接飆升到目前的近400萬噸/日。昨日,深圳市水務局副局長楊耕做客《民心橋》節目透露了上述數據。
南都訊 記者劉榮 深圳污水處理能力,從去年不到200萬噸/日,直接飆升到目前的近400萬噸/日。昨日,深圳市水務局副局長楊耕做客《民心橋》節目透露了上述數據。針對不少市民反映水龍頭出銹水問題,昨日南都記者從市水務局獲悉,深圳將啟動優質飲用水入戶工作,擬利用5年時間對全市居民小區中仍在使用的這類供水管材集中進行更新改造。
關內主要河流基本變清
昨天上午,市水務局副局長楊耕做客《民心橋》節目,重點就深圳的河道治理以及水環境建設等情況,和市民進行了交流。他首先談到了深圳經過這幾年的努力,關內一些河流基本實現了變清,不再黑臭,但關外的河流尤其是界河茅洲河以及觀瀾河與東莞交界位置,水質依然沒有明顯改觀,仍有很多工程需要推進。
就楊耕提到關內的新洲河等“基本變清”的表述,主持人詢問是不是和大運會有關系,很多市民擔心大運過后水質會不會開始下降。針對這個提問,楊耕表示存在一個誤會,即認為水質改善是為某項活動而進行的應景需要,實際上,深圳的思路是以辦大運來加強城市的基礎性建設,其中水環境的綜合治理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他表示,深圳的水環境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水務局明確了保潔機制,河道實行了分段管理等機制,以促使關內的主要河流水質進一步改善。
楊耕還透露,隨著布吉等4座政府投資污水處理廠及福永等B O T污水處理廠今年投入使用,深圳的污水處理能力直接翻番,從去年的日處理能力只有200萬噸左右,飆升到目前的近400萬噸/日,深圳的收集污水能力大大加強,同時通過中水深度處理又補水給新洲河等河流,解決了這些河流的水源不足難題。
5年內集中更新不合格管材
在昨天的節目中,也有不少市民反映家中水龍頭擰開后出現黃黃的銹水。對此,楊耕表示這個問題確實存在,市水務局正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南都記者從市水務局獲悉,目前各類居民小區的供水設施中,約有65%的埋地水管、立管(爬墻水管)和44%的室內供水管道仍在使用鍍鋅鋼管或鑄鐵管,這類管材極易老化銹蝕。
為此,深圳市決定啟動市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計劃未來用5年時間對全市居民小區中仍在使用的這類供水管材集中進行更新改造。《深圳市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實施方案》已報送市政府,提請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