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2年底,國控河流斷面水質要穩定達到考核目標要求,中心城區水質和跨省界斷面水環境功能進一步提高,全市19處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省控9條河流消除劣Ⅴ類水體,市控29條河流全部恢復魚類生長,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這是山東省臨沂市日前召開的全市水環境管理工作會議提出的水質改善目標。
流域治污何處著力?
去年以來,臨沂市省控重點污染河流實現穩定恢復魚類生長,市控重點污染河流有12條全年達標率為100%。
為進一步改善水環境質量,臨沂市在全市水環境管理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持續推進“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全面規范水環境管理體系,重點抓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流域區域水質改善、南水北調沿線治污、污染源限期治理等重點工作,堅持生態治水,確保點源不超標、污水不下河。
臨沂市委、市政府專門下發了《城鄉水域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和《城鄉水域環境綜合整治考核辦法》,提出“一年初見成效、三年大見成效、五年完善機制”的目標,大力實施“水質提升、流水通暢、水面清潔和岸灘美化”四大工程。近日,市政府又下發了《關于在中心城區實施清水工程的意見》,要求對城區河道進行全面排查和分類治理,確保城區水質常年穩定在Ⅲ類以上。
臨沂市堅持生態治水原則,努力做到“上游水源涵養、下游濕地凈化”,大力實施點源治理再提高工程,推動水污染防治從分散到系統,從達標排放到“無害化、資源化、生態化”的轉變。充分發揮環境自然凈化作用,不斷加強濕地建設與運行管理,全面深入排查二級支流污染狀況,制定整治方案,解決水環境突出問題,改善流域區域生態環境。
為有效提高污染源達標水平,臨沂市環保局印發了《水污染治理再提高工作方案》,督促82家重點企業按時限完成任務,完不成的一律依法實施停產治理或關停。
環境安全怎樣保障?
為有效保障環境安全,維護群眾環境權益,臨沂市著眼于建立現代化環境應急指揮體系,投資1800多萬元,高標準建成了市環境監控應急指揮中心,集重點污染源監控系統、城鎮污水處理廠監控系統、河流斷面監控系統、特征污染物監控系統、應急指揮系統等于一體,為環境安全預警處置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臨沂市要求,對監控設施定期檢測,加強人工與在線監測數據比對,嚴厲查處私自修改系統運行參數導致監測數據失實等違法行為,確保監控系統穩定運行,數據準確可靠。繼續實行市、縣環保部門和風險源單位3級定期監測。
截至目前,臨沂市已在108家重點企業和污水處理廠安裝化學需氧量、氨氮在線監測設備131臺(套),在3個重點河流斷面建設了特征污染物自動監測站。
針對企業存在的環境安全隱患問題,臨沂市要求嚴格按照《全市企業環境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部署,對生產、儲存、銷售、運輸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進行全面排查。對排查出來的環境風險隱患企業,區分性質和程度,按照“著力改造一批、重點監管一批、限期整改一批、清理取締一批”的要求,做到評估排查覆蓋、風險隱患發現、整治改造3個百分之百達標。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環境風險管理長效機制,完善環境風險隱患監管模式。
長效機制如何鞏固?
臨沂市強調,各縣(區)要堅持考核通報制度,定期對水環境管理情況進行調度、通報和考核。重點開展城鄉水域環境綜合整治專項檢查、“十二五”規劃項目建設和管理專項檢查、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及環境管理專項檢查、重點企業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現場檢查等10項后督察活動,嚴格環境監管,嚴把涉水項目審批關口,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水質安全、改善和提升創造良好條件。
同時,要爭取群眾的支持與參與,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曝光力度,監督和震懾各種環境違法行為,為水環境管理工作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