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曹妃甸一個曾經只有4平方公里的小沙島,自2003年正式啟動開發建設以來,經過近10年的不懈努力,已發展成目前陸域面積達210平方公里的工業區,不毛之地正變成耀眼明珠。
近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在唐山市召開加快推進曹妃甸新區開發建設現場辦公會議。河北省委書記張慶黎表示,要舉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區這一重要增長極。
梳理行政管理體制
“當前曹妃甸新區開發建設仍面臨著重大挑戰和一些困難。從外部看,面臨著區域競爭的挑戰和壓力。從自身看,3個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一是在管理體制上,缺乏一個統一的、有力的、高效的、規范的行政管理機構;二是在資金投入上,缺乏一套理念先進、方式靈活、渠道多樣的投融資體制;三是在設施配套上,缺乏與現代化港口、港區、港城相匹配的承載能力和集聚能力。”在加快推進曹妃甸新區開發建設現場辦公會議上,張慶黎指出。
“加快推進曹妃甸新區開發開放,必須著力創新體制和機制。”河北省將實行規劃、人、財、物、行政審批、綜合執法的“六統一”體制,理順曹妃甸新區體制機制,解決好曹妃甸新區管理層級多、與縣(區)管理交叉、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為此,河北省出臺新政:曹妃甸新區將享受設區市審批權限。除國家規定必須由省級審批的事項外,能夠下放的省級審批、管理權限一律下放到曹妃甸新區管委會。
加快產業聚集
對于曹妃甸來說,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大項目就是抓大發展。
張慶黎說,推進曹妃甸新區更好更快更大發展,一定要突出產業。提高曹妃甸在區域發展中的競爭力,最根本的是看有多少大項目好項目落地,這要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中之重來抓。
2月28日,北京·曹妃甸新區推介合作會暨簽約儀式在北京飯店隆重舉行。
據悉,此次推介合作會,曹妃甸新區主要在開發區(園區)合作、投行股權融資、實體項目產業投資、委托行業協會和咨詢機構招商等方面與北京開展全面合作,簽訂合作協議43個。
其中,曹妃甸新區與北京石化新材料產業園區、北京平谷馬坊物流基地管理委員會等開發區(園區)簽訂合作協議7個,將在園區規劃建設、管理運營、相互推介等方面開展合作。
曹妃甸以2003年3月修建通島公路為標志,正式拉開開發建設序幕,經過幾年快速發展,已呈現出強勢崛起的良好勢頭,成為環渤海地區發展的新引擎。目前已經吸引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建設了13個項目,涉及投資額900多億元。
在這些項目中,已建成項目6個。首鋼京唐鋼鐵廠一期項目已經投產,部分產品替代了汽車、造船、管線、家電等行業中我國長期依賴進口的高端板材;華電工程臨港重工制造項目已形成大型物料搬運設備的批量制造和發運能力;中石油渤海灣生產支持基地項目年可實現物資裝卸能力190萬噸;華潤一期2×300兆瓦熱電機組項目已正式并網運行;由雙日集團出資成立的唐山曹妃甸雙星復合管道有限公司是曹妃甸工業區第一家中日合資企業,目前已全面投產,年銷售額約5000萬元。
此外,首鋼京唐鋼鐵廠二期、華潤曹妃甸2×100萬千瓦機組、中石化1000萬噸煉油、大型海水淡化基地及向北京供水工程等一批重大產業支撐項目前期工作也取得了較大進展,形成了現代港口物流、鋼鐵電力、化工、裝備制造、中日生態工業園、綜合保稅區和南堡開發區等產業園區,已進入加速產業聚集的新階段。
循環經濟是“魂”
在位于曹妃甸的首鋼京唐,沒有一個生產環節是孤立的,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全都被下一個環節吃干榨凈。據了解,該企業的噸鋼綜合能耗為606千克,噸鋼耗新水3.84立方米,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7.24%,噸鋼煙粉塵排放量0.43千克,噸鋼二氧化硫排放量0.41千克,這些指標均達到國內或世界先進水平。
這家企業按循環經濟理念設計,充分循環利用生產過程中的余熱、余壓、余氣、廢水、含鐵物質和固體廢棄物,基本實現零排放,使鋼鐵廠具有鋼鐵生產、能源轉換、城市固廢消納和為相關行業提供資源等功能,成為我國鋼鐵行業循環經濟的示范基地。
目前,曹妃甸共實施產業項目100多個,總投資3000多億元。其中,首鋼京唐鋼鐵廠、華潤曹妃甸電廠兩大循環經濟龍頭項目已經投產,5萬噸海水淡化工程竣工并被列入國家示范工程。
循環經濟是曹妃甸新區的“魂”,必須體現在產業規劃布局、項目謀劃上,貫穿曹妃甸新區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始終。按照國家產業政策,曹妃甸制定了產業項目入區標準,出臺了《現代物流、鋼鐵、石化、裝備制造四大產業發展框架和招商導向》。項目是否能夠入區,必須要比對標準后再確定。
據悉,根據產業布局,曹妃甸工業區確定了三條循環經濟產業鏈:一是建立以精品鋼項目為龍頭的循環經濟產業鏈;二是建立以大型石油煉化一體化裝置為龍頭的循環經濟產業鏈;三是建立以海水冷卻火電項目為龍頭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按照三大產業鏈,又組建了港口物流、鋼鐵電力、化工、裝備制造、高新技術五大產業園區,作為實施循環經濟的載體,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最大限度地節約原材料和能源,將廢氣、廢水、廢渣消化殆盡,最終消除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