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海南省東方市國土環境資源局工作人員在執法現場。
綠水青山,麗日藍天,碧海白沙,一流的生態環境是海南最大的特色,也是海南最靚麗的名片。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環境保護要求越來越高。為保持一流的生態環境,海南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對《海南省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進行全面修訂,做出一系列創新性規定,《條例》將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新修訂的《條例》在原《條例》的基礎上,充分與上位法協調銜接,對環境監督管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環境污染等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了改革創新。”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最有力的環境保護措施、最嚴厲的環境執法尺度,在《條例》中得以充分彰顯,這些將為海南實現綠色崛起提供堅強有力的法制保障。”
1 目標完成情況納入考核
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特別強調,為保護好海南的生態環境,怎么強調、怎么為之付出都不為過。他指出,保護生態不僅是海南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數的重要方面,全省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自覺地擔負起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責任。
為強化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境保護職責,新修訂的《條例》將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擴展到各級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負責人工作考核評價內容,將環保職責下沉到基層、落實到個人,強調鄉鎮人民政府和村(居)委員會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同時,要求加大環保投入,明確各級人民政府要將環保投入列入本級財政支出的重點內容并逐年增加,鼓勵社會資金參與環保投入,拓寬環保投融資渠道。
《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確定環境保護的目標、任務和措施??h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質量負責,按年度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和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報告環境狀況和采取的對策。實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問責制,將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作為對各級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負責人工作考核評價的內容。”
2 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
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方面,《條例》要求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進行層層分解,嚴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規定在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區域內,排污單位通過提高生產技術、改進污染治理工藝等方式減少排污量的,可以將節余的排放量用于抵消其新建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同時,通過鼓勵削減污染物排放量,降低污染物治理成本,逐步建立和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權交易制度等方式,推動企業從“要我減排”向“我要減排”過渡。
《條例》明確,“我省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家規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環境質量狀況及污染物排放情況,擬定本省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后,分解落實到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
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要求,制定削減和控制主要污染物總量的計劃和措施,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分解落實到排污單位,并向社會公布。
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區域環境質量狀況和環境污染防治需要,劃定環境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在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基礎上,確定該重點區域的污染物控制指標和環境質量控制目標,防治區域環境污染。
對超過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行政區域,由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整改,暫停審批該行政區域內新增該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整改工作完成并經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核通過后,方可進行審批。
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和省規定的排放標準,或者超過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作出限期治理的決定,責令限制生產、限制排放或者停產整治。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長不超過一年。排污單位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關閉。”
《條例》還做出了相應的處罰規定:“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未按規定進行整改或者整改未經審核通過,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擅自批準該區域內新增該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可以依法撤銷批準文件,對主要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條例》對排污許可制度進行了細化,規定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排污單位應當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領排污許可證;未按照規定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染物的,限期補辦,予以處罰;對超標排放的排污者,限期治理、予以處罰。
《條例》要求,排污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取得排污許可證。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排污單位應當向有權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領排污許可證。
排污單位應當按照排污許可證規定的污染物種類、數量和執行的污染物排放標準、條件以及污染控制要求排放污染物。禁止無證排放污染物或者超過排污許可證規定的排放總量和標準排放污染物,禁止以偷排、稀釋、滲井或者以不正當掩埋等違反排污許可證規定的方式排放污染物。
《條例》規定,排污單位取得排污許可證,并不免除其治理污染的義務和法律規定的其他責任。
此外,《條例》還鼓勵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危險廢物處理、放射源使用等環境風險大的單位參加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積極促進以經濟手段解決環境問題??h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將建立排污單位環保誠信檔案,記錄其環保誠信信息,將遵守環境法律、法規,承擔環境社會責任等情況載入誠信檔案,并向社會公開,為環境監督管理、財政支持、政府采購、銀行信貸等提供參考依據。
對海南省環境保護規劃較為滯后、未對全省環境保護進行空間布局和統籌規劃的問題,《條例》提出明確要求,要求組織編制環境保護規劃,明確環境保護目標以及不同區域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從地方法規層面將生態省建設的實踐予以固化,推進生態省和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
4 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
中部山區是海南省主要江河源頭區、重要水源涵養區、水土保持重點預防保護區和重點監督區,在保持流域和全島生態平衡、確保全島生態環境安全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中部山區等生態敏感核心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安全問題,是海南省委、省政府和群眾關注的重要環境問題。
為加強這一區域的環境保護,《條例》要求將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蓄洪水、維系生物多樣性等對生態環境保護有重要作用的區域劃定為生態功能保護區。在生態功能保護區內,實施嚴格的保護措施,禁止建設嚴重污染環境、破壞資源的項目,防止生態環境破壞和生態功能退化。
記者了解到,《條例》還首次以地方法規形式對建立全省生態補償制度提出要求。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大公共財政對生態補償的投入,落實補償責任,擴大補償范圍,完善補償方式,改善重要生態功能區、重要水源地和自然保護區等重點領域的生態環境質量。
5 加大處罰力度:雙罰加重罰
噪聲、油煙和粉塵污染等問題,是群眾關心、反映強烈的環境污染問題。對此,《條例》做出相應的禁止性和限制性規定,如禁止在夜間、城市市區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內進行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建筑施工作業;禁止在住宅樓和未設置油煙防治設施的商住綜合樓內開設產生油煙污染的飲食服務場所;在運輸、裝卸、貯存能夠散發有毒有害氣體或者粉塵物質時,必須密閉措施或者其他防護措施,積極回應和解決群眾反映的環境保護突出問題。
隨著機動車不斷增多,機動車尾氣已經成為環境污染的突出問題,海南省1/3氮氧化物來自于流動污染源,主要是機動車尾氣。為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的防治,《條例》對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燃料質量等提出了多項嚴格措施。規定在用機動車未按規定進行排氣污染定期檢測,或者定期檢測不合格的,不予核發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標志;機動車經檢驗不符合制造當時在用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不得上路行駛。同時,從嚴執行國家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機動車燃料質量應當與本省執行的國家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相匹配。
環境違法成本不高,是造成環境違法行為屢禁不止的一個重要原因。對此,《條例》對破壞生態環境、造成環境污染的處罰提出明確措施,如實行企事業單位及其負責人的“雙罰制”,明確企業事業單位違反規定,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進行處罰,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上一年度從本單位取得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罰款。
同時,《條例》突破和提高了部分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額度,如規定建設單位未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未經批準擅自開工建設的,最高可處30萬元罰款;違反“三同時”制度的,最高可處20萬元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