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專項項目之一,濟南市目前已高標準規劃建設完成了省市兩級城市供水水質預警監測、應急處理和水質保障數字化系統,可實現對城市供水“從源頭到龍頭”的全過程無縫隙實時監控和預警預報。這是記者近日從濟南市“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泰山學者崗位期滿考核驗收會上了解到的。
“這可以說是國內首個省市兩級城市供水水質監測預警系統,再加上全國最大規模的高起點、多功能綜合研發平臺,濟南的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已引起國內矚目。”特聘專家、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邵益生研究員告訴記者。
據介紹,該系統自2008年開始建設,先后投入了6000萬元配套資金,由一個中心和57個水質自動監測站組成,一個中心即水質預警監控及應急處置指揮中心,設在濟南市供排水監測中心辦公大樓,為水質預警監測及應急指揮中心,是集實時在線監測、預警、應急、指揮等功能為一體的省市兩級城市水質服務質量監測監管中心,可提供可視化平臺,集中監測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水、二次供水等“從源頭到龍頭”供水全過程的水質情況,可及時發現存在問題,進行調度指揮、應急處置和視頻會商。57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分布在濟南、濰坊、東營三個城市,涵蓋了水源地、水廠、供水管網和二次供水池,實現了對供水過程的全流程監測,可以及時掌握水源的水質狀態、輸水過程中污染情況、水廠制水及管網輸配過程中的水質污染變化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