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省長趙正永日前主持召開省政府第17次常務會議,會議決定組建陜西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計劃用5年時間,帶動全省環保產業實現總產值1000億元,壯大陜西省環保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為何要有大個兒企業?
陜西省環保廳廳長何發理認為,組建環保產業集團既是落實國家相關政策的需要,更是陜西環保產業發展形勢的強烈需求。
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陜西省從事環保產業的企事業單位約1360多家,從業人員約12萬人,擁有國家重點實用推廣技術項目20項,中國環境標志產品34種,實現年產值約360億元,且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陜西環保產業已初步形成了環保產品制造、環保技術服務和資源循環利用的環保產業體系。
但是,與發達地區及全省產業結構和市場潛力相比,陜西的環保產業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一是全省環保產業的市場份額占有率偏低,環保產業對全省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低;二是環保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業層次不高,企業貸款和融資難度大,缺乏競爭力;三是缺少實力強大的龍頭企業,沒有產業培育的平臺,使得一些重大科技項目的研發、集成、示范推廣和產業化受到很大制約;四是部門多頭管理,資金分散切塊使用,量小形不成合力。
何發理說,組建環保產業集團,在政府、市場、企業之間搭建投融資平臺,對加快全省產業結構升級、整合相關產業資源、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環保產業做大做強,將具有重要意義。
大企業能否有大作為?
據了解,陜西省環保產業集團將以省環保廳所屬國有環保企業為基礎,聯合省內部分國有大型企業,吸納陜西境內部分專業從事環境污染治理和相關設施運營的民營企業,共同組建“陜西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據悉,集團公司的定位為:通過整合優質資源,打造聚集資本運營,環保新技術、新產品開發及示范推廣,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專業化運營服務,以及環境影響評價、污染治理工程設計與施工、環境工程監理等為一體的環保產業專業化公司,將其培育成陜西省環保產業的龍頭企業,形成新的產業增長極。
集團公司組建后,將圍繞實施全省環境污染綜合防治、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的投融資平臺,充分發揮國有資本的導向作用,吸引和帶動社會資本參與渭河污染治理、城市空氣質量改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廢棄物資源化循環利用,為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項目籌集資金,為陜西經濟社會和環保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
記者了解到,公司的發展目標分三步走:
第一步,公司組建后,用兩年時間,規范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揮公司的龍頭帶動作用,力爭3年后公司總資產達到20億元,帶動全省環保產業實現總產值約100億元,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成為推動陜西省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第二步,用3年時間,將公司建成以環保產業為核心、符合現代企業制度、實力較強的大型環保產業集團公司,總資產達到60億元,帶動全省環保產業實現總產值約300億元,在全省和全國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
第三步,用5年時間,將公司建設成適合市場經濟體制發展要求、發揮現代環保產業優勢、實力雄厚、富有活力,具有陜西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環保產業集團,總資產達到200億元,帶動全省環保產業實現總產值1000億元,成為支持全省環保事業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推進全省環保產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