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市水資源所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人均當地水資源量只有333m3,約為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4%,只相當于全省人均的17%。但由于缺乏政策扶持,節水投入嚴重不足。企業忽視節水設施改造,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僅為25%。為此,我市今年將建立起水量分配機制,盡快制訂各行業節水指標,出臺用水定額管理辦法。
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僅為25%
據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東江是流域內外近4000萬人生產、生活的主要水源地,水資源總量有限,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當前東江水資源利用已處在水資源承載能力警戒范圍,流域內外對東江水資源的需求猛增,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銳。
由于缺乏政策扶持,節水投入嚴重不足。目前,財政對節水工作資金投入偏低,節水設施建設滯后。部分鎮區自來水管網老化失修、漏水嚴重,得不到及時改造;部分工業企業內部的生產用水管理基礎薄弱,忽視節水設施改造,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僅為25%,工業自備水源普遍、量大,用水浪費尤其嚴重。節水器具普及率不高,僅為30%左右。
該負責人表示,當前節水工作還沒有一套適應市場經濟的運行模式,又缺乏優惠發展政策。致使許多用水大戶節水積極性不高,節水并沒有真正變成企業、用水戶的自發行動,節水工作處于被動狀態。
頒布各行業
為此,我市規劃到2012年,建立起水量分配機制,明晰初始用水權。到2020年,初步建成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節水型社會。
據透露,我市將盡快修訂《東莞市節約用水管理條例》、《東莞市行業用水定額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行政法規和規章,逐步實現依法管水。同時加強各行業節水,制訂各行業節水指標,如《水資源總量控制標準》、《排污量控制標準》等。
各鎮街根據定額、總量控制指標,制訂各行業、各部門、各單位用水年度計劃,實行行政區域年度用水總量控制,通過控制用水指標實現節水。
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禁設排污口
此外,通過加大水污染監控力度和水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配置,逐步恢復境內河湖的生態環境,增加環境用水,飲用水源功能區水質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其他功能區基本達到水功能區劃定的水質標準。
值得關注的是,我市還將對重要水功能區和重要入河排污口加強監測,實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全面加強水資源保護,強化水功能區管理。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設置排污口,在河道、水庫新建、改建或者擴大排污口,必須按照嚴格的程序進行審查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