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近年來,重慶市全面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污泥處置設施及城鎮垃圾收運系統建設,并結合本地地理條件建成了近百個大中小型污水、污泥及垃圾處理設施,主城區實現了建成區及所有建制鎮污水處理、污泥處置和城鄉垃圾生活收運處理全覆蓋。
近三年來,重慶市累計投入資金120多億元,在主城區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18座,全部配套建設脫氮除磷設施或完成脫氮除磷改造。其中,雞冠石污水處理廠經三期擴建后,處理能力達到80萬噸/天;唐家沱污水處理廠經三期擴建后,處理能力達到40萬噸/天。雞冠石和唐家沱污水處理廠均實現尾水發電。
為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能力,重慶市對城市污水處理廠不能完全覆蓋的偏遠農村建制鎮,因地制宜地修建了投資省、運行成本低、管理簡單的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新建鎮級污水處理站48座(累計達到110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0萬噸/日。目前,重慶市主城區城鄉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75萬噸/日,污水處理率達96.4%,各項指標均達到創模要求,并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在污水處理能力大幅提升的基礎上,重慶市同時加強了對污泥的處置。市政府為此出臺了《重慶市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專項規劃和重慶市都市區污泥處理處置中心控制規劃》,明確了“主城區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的處理應以集約化為主,處置應以園林綠地和建材化等資源化利用方式為主,衛生填埋等處置方式為輔”的原則,確定主城區污泥處置“以水泥窯協同處置方式為主,污泥制園林營養土處置方式為輔,熱干化處理并行的多元化處理處置方式”。
目前,重慶市負責污泥水泥窯協同處置的拉法基瑞安水泥公司南山水泥廠等5個水泥處置點,污泥處置能力共達480噸/日;唐家沱污泥干化處置中心、雞冠石污泥干化處置中心處置能力分別為240噸/日、450噸/日;重慶市園林科研所白市驛污泥園林營養土處置中心處置能力120噸/日。主城區污泥處置能力累計達到1290噸/日,真正實現了污泥處理市場化運作,實現污泥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污泥處置水平全國領先,使得主城區每天產生的644噸污泥均得到了有效處置,處理率達100%。
在垃圾處理問題上,重慶市統籌規劃,先后編制了一系列促進垃圾處置設施建設的發展規劃,對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進行統一部署及指導,對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進行合理布局,先后建成長生橋垃圾衛生填埋場、黑石子垃圾處理場(熱備狀態)、同興垃圾焚燒發電廠、豐盛垃圾焚燒廠等4座大型現代化垃圾處理場(廠)。累計設置垃圾中轉站300余座、垃圾中轉箱體1758個。配置各類垃圾運輸車輛(不含前端收集車)235輛,其中16噸車73輛,8噸車69輛,8噸以下車93輛。
同時,重慶市還加快推進城鎮垃圾收運系統建設,建立“村收集、鎮(街)轉運、集中處理”的垃圾處置模式,推進小城鎮簡易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為實現城鄉垃圾全收集全處置奠定了基礎。目前,重慶市主城區城鎮垃圾收運處理能力達到7132噸/日,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