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再遇大旱不用愁了!”黃島區靈山島上一位居民感嘆道。據悉,靈山島海水淡化項目近日順利通過有關部門驗收,標志著這個淡水缺乏的海島從此有了緊急備用水源。
位于靈山灣內的靈山島總面積7.66平方公里,距最近的陸地大珠山5.3海里,距積米崖9海里,常住人口約3000人,與陸地之間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船只。多年來, 靈山島一直是缺水嚴重地區,居民的生產生活用水主要以存積的雨水為主。目前島上有兩個5000立方米、一個3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同時,各家各戶都有大小不一的蓄水池。雨季來臨時,島上居民把雨水收集起來,解決秋冬季節缺水問題。如遇大旱,島上吃水問題就成了居民的頭痛事,只能依靠船只從陸地運水上島。
剛剛竣工的靈山島海水淡化項目位于原靈山島中心中學以南,環島路以西,總投資400萬元,占地 1538.55平方米,設計造水規模為每天300噸,并預留每天300噸的規模。據介紹,工程采用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的反滲透技術,生產流程包括潛水泵取海水→(初步預處理)自清洗過濾器→連續超濾裝置→中間水箱→反滲透裝置→礦化器→出水設施等,產品水PH值在7左右,具有含鹽量低,口感舒適等特點。
根據測算,產品水的生產成本約為每立方5至6元。項目于今年11月正式竣工,可在干旱季節為島上居民提供生產生活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