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設置力度較大,但實現難度也很大”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下稱《考核辦法》),擬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情況進行考核,結果作為干部主管部門對各省區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綜合考評的依據之一;每5年為一個考核期。
中國政府網1月6日公布的《考核辦法》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三條紅線”控制指標,即用水總量控制目標、用水效率控制目標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控制目標,作出了階段性的目標設置。根據《考核辦法》,考核“不合格”的須限期整改,整改期間,暫停該地區建設項目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審批,暫停該地區新增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建設項目環評審批。
水資源專家坦言,上述“三條紅線”中,各地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設置力度較大,但實現難度也很大。
主要城市達標難度很大
根據《考核辦法》所附的“三條紅線”控制目標,到2015年,上海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控制目標為53%,用水總量控制目標為122.07億立方米。2012年上海用水總量控制目標為100億立方米。
用水效率控制目標方面,到2015年,上海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要比2010年下降30%;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734,居全國最高。
“上海水功能區達標率相對較低,這主要考慮到上海處在太湖和長江的末端,上游來水達不到要求的話,上海水功能區就達不到要求。”上海市水務局工作人員說。
據介紹,水功能區是根據河道功能劃分,根據其不同用途劃分為水源地功能區、農業和漁業用水功能區、工業用水功能區等,其中水源地和農漁業用水功能區的水質達標率相對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主要城市的水功能區2015年水質達標率目標并不比目前達標率高多少。2012年5月,水利部部長陳雷在全國水資源工作會議上表示,目前中國近2/3城市存在缺水,全國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46%。
即使如此,專家認為主要城市想要達標的難度也很大。“以廣東省為例,像東莞、深圳和廣州,這些地區肯定是完全不能達標的。”環保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泰儒說。
上海一位水資源專家亦有同樣的感受。“一方面上海上游例如太湖流域水質不達標,其對上海下游影響就很大。另一方面,上海一些老地區的排污管和雨水管是同一根管子,一遇暴雨,處理能力就不夠。此外加上上海有大量人口涌入,大量的污水排放壓力也很大。”該專家說,上海前期的污水處理工作做得很好,目前城鎮污水處理率在85%左右,但容易的工作已做完,未來工作難度相對較大。
“只考慮到了點源污染”
李泰儒還指出,目前的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主要考慮的是陸源上的點源污染(有固定排放點的污染源,例如工業污水排放管道),并沒有把面源污染(分散的污染源,例如農田化肥污染通過雨水進入河道中)和內源污染(江河湖泊中常年積累的淤泥排放污染)納入治污指標中。
“內源污染有時是某個水體質量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即使不往湖泊中排污,湖泊中也可能出現藍藻、綠藻。如果不把這納入進去,考核就難以進行。”李泰儒指出,當前的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只考慮點源污染。如何檢測水體是否達標,在技術上也存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