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戶戶的生活污水,被“列隊”歸入一條條支管道后,匯集到主管流向村里的污水生態處理系統,在地底下“摸爬滾打”一番后,一股涓涓清水歡快地流向繞村而過的農用干渠……象山近日全面啟動農村污水處理工程。繼第一批4個村的生活污水處理試點工程完工后,該縣年底前還有30個村將實施污水處理工程。
為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推進生態文明,象山結合“三思三創”學習實踐活動,著力破解農村生活污水問題,徹底整治農村環境污染。該縣為此建立了專項資金,明確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實行重點補助,大部分投入由縣鎮(鄉)兩級承擔。
筆者在上個月剛建成污水處理系統的定塘鎮礁橫村看到,村會所后面出現了一個50平方米左右的袖珍濕地,蘆葦、美人蕉等生機盎然。“生活污水經過這片小濕地,就能由濁變清,即使直排河里,也不影響水質。”擁有一幢三層小樓的村民傅定根帶著筆者四處參觀,院子里的洗衣板下、衛生間和廚房的排水口都安裝了PV管,通過這些管道將污水導到一個大的厭氧池里。村民日常洗衣、洗菜、如廁產生的生活污水,都被集中到這里,再流經滴濾循環罐和滴濾池,最后流入濕地。
礁橫村村委會主任陳青松告訴筆者,“以前一到夏天,蚊蠅多得不得了。你看這陣子雖然持續高溫,蚊蠅卻少了許多,房前屋后慣有的臭氣也沒有了,整個村子變得像個花園村。”
據象山縣農村污水治理辦公室責任人郭榮軍介紹,象山計劃投資2.5億元對242個村涉及23萬人的生活污水進行分散式處理,力爭用3年時間完成全縣70%以上村莊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