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治滇
仇 和:推動形成“排污者付費、治污者受益”的生態補償機制。
張祖林:縣(市)區和市級部門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十個禁止”專項檢查,監察部門要深入一線加強監督監察。
王道興:嚴厲查處違反“十個禁止”的違法行為,對違法的單位、企業,實行“一次違法,永久退出市場”的制裁措施。
昨日下午,昆明市委、市政府召開昆明市“一湖兩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暨滇池流域“十個禁止”工作會議,仇和強調,“一湖兩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是區域性國際城市建設的關鍵環節和可持續發展的頭等大事,要堅持鐵腕治污,到2015年,使滇池水質明顯好轉,草海、外海水質穩定達到五類水,力爭達到四類水。
會上,昆明市委副書記、市長張祖林對相關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王道興、陳勇、李喜三位副市長分別就“一湖兩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及滇池流域“十個禁止”工作,雨水污水和城鄉垃圾資源化利用及園林綠化工作,森林城市建設、市域生態修復及水利建設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并分別與相關單位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度假區、官渡區、滇管局等6家單位做了表態發言。
市委書記仇和:面山“五采區”必須全部關停
仇和強調了六個方面的工作,要堅定不移推進水利改革發展、水環境綜合治理、資源循環利用、森林城市建設、市域生態修復及體制機制創新。
仇和說,在推進水林改革發展方面,要以河流之力、病險水庫出險加固、山洪災害防治和城市防洪排澇建設為重點,抓好防洪薄弱環節建設,增強防洪排澇減災能力;加強陽宗海管理和保護,推進松華壩、云龍水庫、清水海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人口搬遷,完善水源保護補償機制,確保水源安全;要全面推進農業、工業和城市生活等各個領域的節約用水,盡快扭轉水資源過度開發、粗放利用、污染嚴重的局面。
在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方面,要轉變治水觀念,由水資源開發、排放、單向利用,向綜合利用、循環利用轉變;由水污染單純治理向水生態整體優化轉變;由對洪水簡單截流排放,向與洪水和諧相處轉變;由依靠遠距離調水,向水資源就地循環利用、實現零排放轉變。要加大控源污染力度,構建完善截污治污體系,實現滇池流域工業污水、生活污水和農業面源污水全收集處理、全達標排放。要開展水葫蘆、藍藻等圈養種植和資源化利用,推動滇池污染治理由湖底清淤、底泥清淤向水體生物提取和底泥生物提取轉變。
在推進資源化利用方面,要加快雨水收集利用設施、污水處理廠及污水收集管網等工程建設,全面推進雨水、污水資源化利用。到2015年,符合條件的新、改、擴建工程項目,雨水收集利用設施同期配套率必須達10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達60%以上;全市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置利用率達90%以上,農業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95%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達7435萬噸,建筑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達到2.2萬噸以上。
在推進森林城市建設方面,要加快城鄉園林綠化步伐,將5年的綠地建設任務用3年時間完成,到2013年,城市綠地率達到40%以上、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5%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3平方米以上。各縣(市)區、三個國家級開發(度假)區、陽宗海風景名勝區和倘甸產業園區,要各建以平方公里以上的“楊善洲林”。
長期以來,石料、沙土、礦產資源的大量開采,導致昆明市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惡化,在推進市域生態修復方面,仇和強調,要加強滇池流域及其他重點區域山體植被和水域保護,全面實施禁止挖沙、采石、取土、燒磚、毀林、開墾、放牧、填河、圍湖、擅采地下水等“十個禁止”,嚴厲查處違法“十個禁止”的違法行為。縣(市)區、鄉鎮所在地、交通沿線,面山荒山綠化率必須達100%,面山“五采區”必須全部關停,全部進行植被修復。
在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方面,要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探索建立企業和縣(市)區減排財政補貼激勵機制,推動形成“排污者付費、治污者受益”的生態補償機制。
■市長承諾
市長張祖林:“十禁”每月至少檢查一次
張祖林要求,要進一步完善環湖截污體系,抓緊實施第九、第十污水處理廠建設,推進主城和新城雨污水主干管及配套支次管網建設,完善環湖截污干渠(管)與片區雨污水管相銜接的收集處理設施,持續開展35條滇池主要入湖河道及支流截污和環境綜合整治;要全面開展牛欄江流域生活垃圾處理和截污治污、工業污染源治理、河道綜合治理和農村環境綜合治理。
“要關停滇池流域內的11家磚廠,關閉禁采區內的礦山企業,依法注銷有關礦山企業營業執照、安全生產許可證。”張祖林說,縣(市)區和市級部門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十個禁止”專項檢查,監察部門要深入一線加強監督監察,對不負責任、玩忽職守、推進不力的單位和個人給予嚴厲問責,對推進過程中的違法違紀行為進行嚴肅查處。
副市長王道興:“一次違法,永久退出市場”
目前,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已上報省政府,待報國家審批,規劃項目共六大類88個項目109個子項,規劃投資為420億元,其中部分項目被列為市的重點項目,必須在年內全面動工或完成。
王道興說,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區要健全長效監督機制和責任監管體系,做好監督巡查工作,嚴厲查處違反“十個禁止”的違法行為,對違法的單位、企業,實行“一次違法,永久退出市場”的制裁措施。
副市長李喜:2020年建成4大水利體系
“由于受自然條件限制、投入不足等因素影響,水利一直是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昆明市人均水資源量僅為1132立方米,特別是滇池流域人均水資源量不足200立方米,資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質性缺水同時并存。”李喜說,全市各級政府和水務部門要以圍繞興農田水利強農業基礎等工作重點,通過5-10年的時間,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被動局面,使水利發展速度、規模、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并適度超前。到2020年,基本實現水利現代化,基本建成防洪減災保障體系、水資源配置利用體系、水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和水管理服務體系。
副市長陳勇:新建公園應有歷史文化特色
“園林綠化是代表城市精神的重要藝術品,是一座城市精神面貌和景觀風貌的重要標志,園林綠化不是簡單的種樹、造園,不能忽略滿足市民多樣性的需求和藝術造園的宗旨,應當強化文化建園的理念,把歷史、文化、生態、美學融入到公園建設中,使公園在為市民提供賞心悅目環境的同時,成為市民開展優雅文化的場地。”陳勇說,做好文化建園,要明確公園主題文化,今后的公園綠地建設,尤其是新一輪的園博園建設,在規劃設計時一定要體現當地的歷史和文化特色,注重民族傳統文化的發掘和傳承。其次是要提高園林綠化建設的科技含量。(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