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苕溪,地處臨安區域東地界的末端及余杭區域西地界的開端,是一條為徑山鎮沿溪邊10000多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取水點,也是東苕溪瓶窯的飲用水之源頭。今年1月底,記者發現,離中苕溪100米處有一家建材公司污水池里的水流入河中,使河水變得混混沌沌。當時,青山環保所稱,已經把污水池漏水的口子堵住,并計劃改造污水池,開工時間就在3月。(時報1月27日曾做過報道)
不過,4日附近居民反映,近期該企業仍在排放污水,也不曾見他們動工污水池改建工程。具體情況究竟如何?近日,時報記者又一次到現場進行調查。
漏水口已用沙包堆疊堵住
此前,記者在在鼎昇建材的工地現場看到,其中一個污水池在朝向中苕溪一側有一缺口,缺口處堆有幾袋沙包,池中乳白色的污水正通過沙包缺口,在竹林中形成徑流,順勢流入中苕溪。
不過,現在這個缺口已由泥土和碎石筑成一個高約半米的堤壩。該池比起一個多月前,又向東側拓寬了一段,整體呈現環繞竹林的形態。靠近竹林一側的堤壩則為沙包堆疊而成,原漏水口附近地勢較高,一層一般用3個沙包堆疊,而越往竹林深處延伸,地勢越低,一層所用沙包數量也逐漸增加,以保證整個堤壩高度一致。
“堆沙包只是暫時之計,如果下周一天晴的話,我們就把這邊沙包堆疊的堤壩用混凝土澆筑,這樣更牢固。”鼎昇建材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馬總說,水泥混凝土澆筑需要在天氣晴朗的情況下進行,而近日來一直下雨拖延了施工進度。
洗石粉作業已經停止
比起年前看到的蓄水水位,當天該池水位明顯低了很多,站在堤壩上可以看到堤壩內側的底部。其余的兩個池子池內水量也同樣較少。
青山環保所的張所長告訴記者,年前他們本來在做洗石粉的工作,而洗石粉會產生大量的污水,原先在東側建造的3個污水沉淀池一時無法處理這么多的污水才開辟了這幾個靠近竹林的池子用來蓄水。今年年后,在環保部門的督促下,他們這邊已經不再做洗石粉了,污水量也因此減少了一半,目前這幾個池子暫時先不用,等到整改工程完成后再啟用,因而目前基本不蓄水。
記者隨后又進入竹林,查看年前曾看到的那條通向中苕溪的污水徑流的情況。當天下午,記者看到,當初的污水徑流痕跡形狀仍與年前相似,但徑流中沒有污水流動。
污水池改造2周前已動工
從年前看到的這3個池子再往東約50米的距離,就進入工地內部,在那里可以看到一個深度約為4米的大型池子正在施工當中。記者看到,該池已具備基本雛形,挖掘機正在池中開展挖泥作業。在這個池子的東側還有三個圓形的水泥澆筑的水池。
馬總告訴記者,正在施工的池子2周前就已開始動工,建成之后將作為清水池使用,面積為30m×20m,深度為4米,總蓄水量可達2400m3。該池的四壁也會像它旁邊的3個池子一樣,用水泥混凝土澆筑。
馬總表示,這個水池到今年6月底將基本完工,同時一些地面硬化工作也會到位,整個廠區運行將更加規范化。
工程將保證所有水不外排
據了解,該池東側的3個池子為污水沉淀池,早在2011年10月份該廠批下來不久就已建成,每個污水沉淀池的蓄水量均為1500m3。池中沉淀下來的清水將進行循環利用,而池中沉淀下來的泥沙也會進行定期清理,這些泥沙可用來填方、造磚塊等,以實現泥沙的二次利用。
張所長告訴記者,因為目前廠區附近的竹林征用還有幾戶人家尚未完成,因而竹林一帶還無法進行施工,為了爭取工程進度,現在只能先在他們自己的場地上開展部分工程。
“工程建成后,污水將進行循環利用。”馬總指著污水處理系統的圖紙介紹說,企業作業產生的污水,先進行泥漿分離步驟,將你啥分離出去,剩下的污水進入污水池沉淀,清水進入清水池進行重新再利用。
“工程將保證所有水不外排,我們每天也會在企業附近的中苕溪上進行水質監測,目前監測結果顯示,各項指標均達標。”張所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