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部發布的首個全國性大規模研究報告顯示,全中國目前有2.8億居民使用不安全飲用水。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3月18日報道稱,中國民眾暴露在受污染環境下的程度不容樂觀。雖然目前霧霾等現代型的環境健康風險增多,但與此同時,傳統型風險依然占主導地位。
逾1億居民與排污企業為鄰
報道稱,研究結果顯示,由于規劃和產業布局等原因,中國目前仍有1.1億居民的住宅周邊一公里范圍內有石化、煉焦、火力發電等重點關注的排污企業,1.4億居民住在交通干道的50米范圍內。在環保部看來,這屬于高風險地區,應盡快建立環境健康風險監測哨點,開展風險評估和預警工作。
此外,研究報告也指出,中國目前有5.9億居民在室內直接使用固體燃料做飯,4.7億居民在室內直接使用固體燃料取暖,同時有2.8億居民使用不安全飲用水。對此,環保部表示,應加速實現生活用能清潔化和優質化,加快飲用水安全改造。
參與這項研究的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說:“中國居民喝水量比美國人大,但這里面沒有比較水質。如果水里面的污染物比較多,那中國人因為喝水而產生的健康風險會比美國人還要大。”
中國飲水健康風險至少是美國的2.4倍
根據該報告,在水中污染物濃度相同的情形下,中國居民經口飲水暴露的健康風險是美國的2.4倍,經皮膚暴露水的健康風險是美國的40%。
潘小川指出,當局早前已公開了污染物濃度,如今又做了人體暴露效應研究,接下來的研究就可以把污染物濃度和暴露模式疊加起來計算,從而真正研究中國人因環境污染而受到的健康影響。
此外,報告也指出,城鄉居民之間的暴露情況也有很大的差異。在大氣污染物濃度相同的情形下,城市居民暴露于大氣污染的健康風險是農村居民的70%。
這項研究是在2011年至2012年間進行,從中國31個省區市隨機抽取了18歲以上常住居民近10萬人作為調查對象。
報道援引中國證券網的話稱,在研究結果發布后,環保部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加強環境與健康工作,從調查、研究、信息共享、宣傳教育、能力建設各個方面增強技術儲備,提高環境與健康風險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