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這是浙江省正在全省打響的一場“五水共治”攻堅戰。
“五水共治,動因在于轉型升級。”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轉型升級是“背水一戰”,抓治水是浙江轉型升級中的關鍵之戰,要通過治水治出轉型升級,走出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新路子。
在浙江,多年來粗放式發展造成水環境破壞,甚至難以尋覓“可游泳的河”。2012年,浙江規模以上工業收入超千億元的制造業中,紡織、化工、鋼鐵、造紙等傳統產業依然比重偏大。印染、造紙、制革、化工4大重污染產業產值比重不到37%,但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卻占全省工業排放量的67%和80%;電鍍、制革產值比重不到5%,但鉻排放量卻占全省的92%。
與此相應,2012年浙江有32個省控地表水斷面為劣V類,31.7%的斷面沒有達到功能區要求,全省8大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11年,杭州的飲用水源新安江受污染,遠在150公里外的市區居民大量搶購瓶裝水;2013年初,浙江多地環保局長被“邀請”下河游泳。
按照“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思路,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6年要解決突出問題,明顯見效;2018年要基本解決問題,全面改觀;2020年要基本不出問題,實現質變。浙江省省長李強表示,轉型先汰劣,治污先治水。今年全省“三公”經費必須減少30%以上,省下來的資金全部用于治水。
浙江治水,不是簡單地興修水利,而是要淘汰落后產能,倒逼產業優化升級。
浦陽江是錢塘江的重要支流,多年來水質均為劣V類,成為全省江河水質最差的河流之一。浦江縣有水晶加工企業1.6萬余家,產量占全國80%,但規模以上企業僅25家。散布于鄉村的家庭作坊式企業,每年排放廢水490多萬噸。
2013年4月,省委書記夏寶龍直接督導,浦陽江打響了浙江治水第一仗。他們實施了9次清水治污專項行動,徹底排查小作坊和截污納管,取締無證加工戶9300多戶,淘汰企業上萬家。兩個月后,浦陽江出境斷面高錳酸鹽、氨氮、總磷指數同比下降8%、40%、15%。
如今,站在浦江縣西面的通濟橋水庫大壩上遠眺,水波粼粼,風光旖旎。“這樣的美景已經20多年沒見啦!”年逾古稀的普陽街道老人陳有則感慨不已。
當地水晶老板算了一筆賬:建一個污水沉淀池和污水治理循環系統,成本至少上萬元,多的十幾萬元,小作坊根本無力承擔,只得轉行或轉型。為承接產業轉移,浦江建設了4個高標準生態園區,其中總投資2.28億元的水晶產業園,僅環保設施投資就達2300萬元。去年,全縣招商引資不減反增,實際利用外資2187萬美元,內資23.5億元。
水是否變清,現已成為浙江考量轉型升級的直接標準。在“紡織之鄉”紹興柯橋區,149家印染企業去年全部搬進工業園,實行“刷卡憑指標排污”,排污總量自動控制,指標用完,排污閥門自動關閉。此后,又出臺了比國家標準更為嚴格的地方標準,所有機型廢氣排放限值為每立方米30毫克以下,油脂40毫克以下。得益于嚴厲的環保高壓,柯橋水漸清、天漸藍,去年紡織業總體產量下降1.7%,原煤消耗下降7.2%,而全區規模以上印染企業的產值和利潤同比增長12.1%和15.5%。
“這就是治水倒逼轉型的威力。”夏寶龍說,通過治水,把政策的引力、市場的壓力,最終匯聚成轉型升級的動力。
浙江治水,敢破善立,對準頑疾要害,打出了一套與治水緊密相關的“組合拳”。
“三改一拆”:改造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拆除違法建筑。去年累計“三改”1.9億平方米,拆違1.5億平方米,騰出改造用地5.9萬畝,相當于全省年土地供應量的二分之一。
“浙商回歸”:去年引進項目1233個,省外資金累計到位1398億元。天下浙商“鳳還巢”,有效投資放量提質。
“四換三名”:騰籠換鳥、機器換人、空間換地、電商換市,培育名企、名牌和名企業家。去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40家,淘汰高耗能、重污染企業1029家,電子商務交易突破1.6萬億元。
“個轉企、小上規、規改股、股上市”: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去年“個轉企”74181家,“小上規”完成3500家。
重拳之下,理念變新,產業升級悄然轉型。
浙西衢州是相對欠發達地區,為確保一江清水,他們10年前就率先建設生態市,最早實施“環保一票否決制”,僅最近5年就否決項目1500個、謝絕資金100多億元。如今,全市縣級以上城市飲用水水質、出境水斷面達標率連續8年保持10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54天。
“大批污染項目被淘汰,發展速度受到限制,但為優質項目騰出了空間、贏得了機遇。”衢州市委書記陳新說,北京中關村唯一設在外地的“科技產業園”去年落戶衢州,看中的就是衢州的綠水青山,目前已簽約29個項目,總投資額超過215億元。
以治水為突破口,浙江打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格局。
由于水源保護得好,娃哈哈等知名企業的生產基地落戶衢州;臺灣明旺乳業9次增資擴股,衢州成為企業30多個生產基地中規模最大的基地。因為生態環境好,錢江源頭的開化縣提出把整個縣城作為一個大景區、大公園,打造“國家東部公園”。同樣因為綠水青山,莫干山下的德清縣農民告別了竹拉絲產業,轉而辦起農家樂。優質的水環境還吸引了國外投資者,辦起了異國風味的“洋家樂”。
最新統計顯示,2013年浙江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6106元,同比增長10.7%,連續29年位居全國各省份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