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用水全國大約是800億升/年,但是落實到每個人每天用多少升水,中國在世界各國的排名在中等水平,比所有的發達國家和主要的發展中國家,一個人一天用的水量都是最少的。比較浪費的是農業用水。”4月1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名譽所長王浩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分論壇“博鰲夜話——生態·新型城鎮化”上表示。
以下為部分實錄:
楊銳(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我們相信未來是非常好,我有兩個問題想請教一下王浩院士,我們有幾塊用水是非常浪費的,水利用率很低。身邊感性的東西我們發現發廊很多、洗澡很勤,買車要洗車,城市綠色空間需要地下水澆灌,每個人家里最好有綠地。還有工業用水和農業用水,當然生活用水跟工業和農業用水相比沒有那么多,我想清晰的了解一下學者是怎么看這三塊的?
王浩:是這樣的,生活用水全國大約是800億升/年,生活用水盡管你提到了這么多,但是落實到每個人每天用多少升水,中國在世界各國的排名在中等水平,比所有的發達國家和主要的發展中國家,一個人一天用的水量都是最少的。比較浪費的是農業用水。
楊銳:是不是人均用水量不如發達國家高,是因為貧窮落后的地方生活習慣不是特別健康,不勤洗澡,不洗水果,與生活習慣有關。
王浩:也不盡然,像北京、上海這些地方,國外像巴黎、紐約,每人每天用400升水,北京用160升,上海用250升。農業是這樣,全國的用水量一年是6150億,6150億的62%是農業用水,農業用水生物、糧食的轉化效率咱們國家是0.51,世界上比較發達的國家像以色列、美國,以色列水的生物轉化率到0.8,美國這些國家是0.61、0.62的樣子,我們是0.51?,F在中國人自己發明了一種新的灌溉方式就是原始性創新,滲灌、低灌是間歇式灌溉,一會兒灌溉,一會兒不灌溉,滲灌是水有水壓往四周不停的滲水,澆灌作物。前三個月有一次國際大賽,6個國家,美國、以色列、澳大利亞、中國、日本等,6個國家的農業低灌技術比賽,我們的滲灌得了第一名,非常嚴格的比賽條件,一共比了80天,整個作物的全生長季節,每小時、每分鐘都測。工業用水的效率我們國家也比較低,總的來說比如1萬元的工業增加值,咱們的用水量是美國的4倍。
楊銳:日本是用水效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與日本相比呢?
王浩:與日本差7~8倍。
楊銳:水如此匱乏,我們解決是南水北調還是飲用海水淡化水?
王浩:這是并行不悖的,中國水資源的特點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南方81%,北方19%。最近這15年氣候變化了,南北方的結構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南方水多的地水更多了,從81%上升到84%,北方從19%降到16%,南水北調戰略性的工程連接長江、黃河、海河、淮河,還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是海水淡化,整個濱渤海、濱黃海,整個東南沿海這一代,包括距海邊100~200公里的地方,從戰略上說都是可以做到的。海水淡化的主要問題是不太低碳,淡化一立方海水要5度電,比較耗能,成本由于耗電的原因也偏貴一點,海水淡化現在成本是6~7元。
楊銳:如果電能由太陽能這樣的能量轉化過來不是很綠色嗎?
王浩:海水淡化比較專業,一個是多級閃蒸,一個是膜滲透的過濾,膜的方法看來技術前景大一點,膜要求水壓很穩定,透過半透膜,太陽能提供不了比較穩定的能源,風能也是這個問題,現在研究太陽能、風能和蓄電池組合相對穩定的能源,供給膜處理技術。
楊銳:南水北調工程中段今年要打通了?
王浩:現在已經全線貫通了,現在在分段試水,比如穿過黃河,從地表到地下60多米深注滿了水,正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