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自來水苯超標事件最新進展:今天(13日)上午,蘭州官方公布蘭州市自來水抽樣檢測數據,四城區自來水中苯的含量都在國家規定飲用水范圍內,不超過10微克。
事故原因查明,確認污染源主要為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蘭州石化分公司的一條管道發生泄漏,污染了供水企業的自流溝所致。但中石油蘭州分公司未就該事件進行回應。
蘭州威立雅公司董事長姚昕就污染物如何流入自流溝進行解釋:“這個溝從一廠到二廠的距離有3公里多,這么長的鋼筋混凝土一定會有沉降縫。這個沉降縫我們用一定的材料填充,現在出現的問題是,填充材料被污染物溶解,導致污染物進入自流溝。”

蘭州市威立雅水務集團苯超標的水廠4號自流溝附近臭味刺鼻,已經被當地警方拉起警戒線
6處自來水取樣點苯含量檢測達標
13日上午,蘭州官方公布,6處自來水取樣點苯含量檢測全部符合國標。其中,西固區取樣點大幅下降,由每升11.23微克降至每升1.31微克。安寧區培黎廣場取樣點,苯含量為3微克/升,較之前的1.64微克略有上升,但符合國家標準。城關區、七里河區連續沒有檢出苯物質,水質保持穩定。
上午11時許,西固區靠近第二制水廠的村莊內仍未恢復供水,居民還依靠著昨天下午水車送來的水生活。
目前,城關區、七里河區連續沒有檢出苯物質,水質保持穩定,12日晚已停止應急拉運送水和免費發放瓶裝水、灌裝水。
盡管政府已下達通知,但居民仍對自來水水質持懷疑態度。西固區居民表示,雖然官方數據顯示自來水已恢復正常,但管道里也許會有殘留、數據可能會反復等問題都是他們擔心的。西固區決定短期內飲用礦泉水的民眾不在少數。
在12日晚,蘭州發布的《告市民書》提醒民眾:根據省環保廳環境監測站4月11日以來,對安寧區多個時段所采水樣進行監測,雖近幾次監測呈現正常,但為保證市民盡快用上安全放心的飲用水,根據專家意見,希望安寧區的廣大市民從4月12日晚9:30時開始,打開自己家中水龍頭排水15至30分鐘,讓水管內形成自體清洗,使用戶末端水質穩定達標。
此前,有蘭州市民質疑,蘭州市政府方面有延報的嫌疑。對此,蘭州市委書記虞海燕12日表示,官方對此次事件沒有任何隱瞞。虞海燕說:“從昨天(11日)上午7點多到現在,沒隱瞞任何事,這個是什么就在說什么,我們想到的認定的我們就在做,我們問心無愧。”

消防隊給西固蘭玻西社區居民送水
現場探訪污染源被警戒現場味刺鼻
今天上午9時,《法制晚報》記者來到位于蘭州石化石油化工廠北門外的被確認的污染源現場。
昨天下午,現場還有濃濃的刺鼻的化工原料味道撲面而來。今天上午,刺鼻味道小了許多,但4號溝附近,味道依然明顯。
昨日起,被查出污染源的自流溝周邊就拉起警戒線,圈起了數千平方米警戒區,有人拿著測量工具進行勘探,且有蘭州市環保局的人員前來對水質進行取樣準備檢測化驗,還有特警把守。
今天上午,警戒區繼續擴大,記者發現警戒區內可以看到埋有自流溝管線的地面寬約百米,是一片長有植被的土地,兩側則是蘭州石化原來代號為“303”“304”的工廠,一個是石油化工廠,一個是合成橡膠廠。
空地以西20米就可以看到兩個化工廠的管道,附近居民稱,由于挨著化工廠太近,擔心這塊地長的作物被污染,已經荒很久了。廠內工作人員介紹,兩廠并排但車間交叉,沒有明確界限。污染源現場與第二制水廠之間還有一個村莊,村內昨天也充滿和現場相同的刺鼻味道,今天才散去。

水管線加保護防入污染物
昨天(12日)上午,蘭州副市長嚴志堅通報了造成這次事故的原因。他表示,經取樣分析調查排摸,自來水苯超標,來自于連接自來水公司一分廠至二分廠之間的4號自流溝,這條溝長約3公里,建于上世紀50年代,全程封閉,沿途沒有排污口,但是與周邊的部分化工企業的管線有交叉。施工人員對4號自流溝旁一共開挖了12個點,都發現有油污滲漏,經初步分析判斷,油污系周邊石化企業管道的滲漏。
污染物怎么進入自流溝?蘭州威立雅公司董事長姚昕解釋:“這個溝從一廠到二廠的距離有3公里多,這么長的鋼筋混凝土一定會有沉降縫。這個沉降縫我們用一定的材料填充,現在出現的問題是,填充材料被污染物溶解,導致污染物進入自流溝。”
目前,污染源現場已經開始對4號溝內的管道進行“加保護”的施工作業。
今天上午9時許,兩輛挖掘機與一輛打孔機在污染源現場施工作業。一個長約4米、寬約2米、深1米左右的大坑被挖開,下面裸露著兩塊水泥蓋板。原來挖開的幾個用于檢測水樣的坑也已被填埋。
一位身著“威立雅水務”制服的現場施工人員稱,水泥蓋板下面即為3、4號自流溝管線,現準備將蓋板啟開后先將4號自流溝的水泥管線破解,然后將直徑1.6米的鑄鐵管放入寬2米的自流溝管線內。
“鑄鐵管大概要放2公里,這樣套在水泥的自流溝管線里面能防止污染物進入。”一位現場工作人員表示。
據了解,此后3號自流溝管線也將如此處置,施工時間大概為2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