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60厘米、寬30厘米的綠色小標牌被固定在兩根兩米高的不銹鋼柱子上,仿佛是一個踩著高蹺的綠色小精靈,上面詳細地顯示了排污口所屬企業、排污口編號、排放去向、監督舉報電話等信息。
這是山東省青島市企業污水排放口的“身份證”。到2014年年底,青島市所有排污口旁都將安上這樣一個“身份證”。
日前,青島市環保局印發了《青島市污水排放口環境信息公開實施方案》,對涉水企業排污口進行規范化改造,原則上將企業污水排放口設在廠界(以外)附近;所有排污口附近都設置排污口標志牌,便于公眾監督和執法監察。
企業排污口在哪兒?排污口屬于哪家企業?這是許多市民心中的疑惑。青島市環保局遵循“有利于公眾監督、有利于分清責任、有利于工程實施”的原則,將利用一年的時間,分3個階段,完成全市污水排放口環境信息公開工作。
第一階段為重點實施階段,截至今年6月30日,所有廢水直排企業、省控以上重點監管涉水企業和所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完成規范化改造任務。
第二階段截至今年9月30日,所有涉水企業完成規范化改造任務。
第三階段截至今年年底,環保部門對前期工作情況進行全面督察和評估,對企業進行會診,實行一企一策,確保全面完成規范化改造任務。
按照要求,企業必須設置排污口與采樣點、排污口生物指示池和排污口標志牌。同時增設企業污水處理設施流程標志牌,包含污水處理流程、工藝、主要污染物、環保聯系人及聯系方式、監督電話等。標志牌統一標準,離地至少兩米高,牌寬60厘米,牌高30厘米。
“有了標志牌,公眾監督就一目了然了。”青島市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說,污水排放口環境信息公開是積極采納公眾合理建議、拓寬公眾參與環保工作渠道的具體實踐。
青島市環保局要求,各分局、各市環保局要對轄區內涉水企業進行一次全面梳理,制訂出詳細的整改時間表,倒排工期,強力推進,并每月對工作進展情況進行調度并通報,對進展緩慢的單位將在市環保局行政例會上進行通報批評,對未能按期完成規范化改造任務的企業將掛牌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