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國際低碳城是全市24個海綿城市建設重點片區之一,從全域總體規劃、拓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啟動區詳細藍圖三個層面,貫穿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全域總體規劃劃定了約28平方公里的生態保護面積。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羽潔 攝
海綿城市建設對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實現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記者從深圳市水務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先行先試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光明鳳凰城項目進展順利,并在全市涌現出近100個海綿城市示范項目。今年我市將新增海綿城市建設面積30平方公里以上,全年既有設施海綿化改造項目達到150項。
三級池塘進一步“蓄”、“滯”雨水
日前,記者來到了位于坪地街道的龍崗河干流綜合治理工程濕地公園及水質改善項目所在地。記者看到,這里的龍崗河干流水質經過整治已經清潔很多,兩岸護坡也是綠意盎然。
“等到龍崗河濕地公園建好、發揮效果后,龍崗河干流水質還將進一步提升。”深圳市水務規劃設計院生態景觀部副部長于遠燕工程師介紹,龍崗河濕地公園是一座貫徹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的生態文明示范項目,主要分為人工濕地區、自然濕地區、山林觀賞區三部分,總占地面積達到26萬平方米。
龍崗河水質是如何通過濕地得到提升的呢?于遠燕對記者說,未來濕地的水源,除了現有附近丘陵匯聚的雨水,還將引入橫嶺污水處理廠一級A尾水。這種尾水雖然達到較高環保標準,但還不適合與人體接觸。經過人工濕地挺水植物凈化水質后,最終的出水水質不僅變得可以親近人體,而且除氨氮外將達到III類水標準,再注回龍崗河干流,將為龍崗河交接斷面水質達標作出重要貢獻。
“在這處濕地公園,有很多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最顯著之一就是自然濕地區。”自然濕地區由幾座小池塘改造而來。通過巧妙的設計,幾座小池塘分為三個層級互相連通,這樣就進一步“蓄”、“滯”了丘陵地帶流下的雨水,也增加了植物凈化水質的時間。
全市已涌現出近100項海綿城市示范項目
龍崗河干流綜合治理二期濕地公園及水質改善工程是我市近年來涌現、并即將完工的典型的海綿城市示范項目之一。
記者從深圳市水務局了解到,2016年4月,經過三部委組織的多輪評審和競爭性答辯,我市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約16.39平方公里的光明新區鳳凰城作為先行先試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目前,光明鳳凰城國家試點區域建設進展順利。試點區域在三部委備案的55個建設項目中,已完工3項,基本完工4項,正在施工22項,開展前期工作26項,已完成海綿城市建設投資約8億元。在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的有關進度通報中,深圳市在第二批14個試點城市中進展較好。
更為喜人的是,除了鳳凰城外,隨著全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全市已涌現出近100項海綿城市示范項目,包括海綿型房屋建筑,如南山區后海二小、光明新區群眾體育中心等;海綿型道路,如光明新區三十八號路,大鵬新區壩光片區新態路、白沙灣路等;海綿型公園綠地,如福田區紅樹林生態公園、福田區香蜜公園、南山區后海公園等;海綿型水務項目,如龍崗河干流綜合治理二期濕地公園及水質改善工程、布吉河(特區內)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等。
海綿城市建設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成功入選試點城市以來,我市充分發揮治水提質平臺的統籌協調作用,各部門共同發力,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海綿城市建設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深圳市治水提質指揮部副總指揮、深圳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深圳市水務局局長王立新介紹,目前,市、區兩級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組織機構已經形成,《深圳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實施方案》作為全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正式印發,海綿城市規劃管控機制建立起來,相關政策及標準也都陸續出臺。我市各部門積極開展各項海綿城市科研工作,還廣邀國內外科研機構和專家參與深圳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積極尋求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支持。
根據海綿城市建設“十三五”總體工作目標,今年我市將新增海綿城市建設面積達30平方公里以上,全年既有設施海綿化改造項目達到150項。除光明鳳凰城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外,我市還將做好重點區域的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包括在國際低碳城、壩光片區等全市23個重點區域制定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庫,狠抓海綿城市項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