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后海河時不時發臭,河面垃圾漂浮,水質渾濁。如今水質已好了很多,不黑不臭,景色優美。”位于南山區后海填海區域的后海河,是全市黑臭水體中率先脫黑脫臭的一條河流。今年以來,家住太古城的林先生幾乎每天都會到后海河旁跑步。林先生告訴記者,作為市民,他對后海河的治理成效很滿意。
黑臭水體治理是治水提質攻堅戰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區36條(45段)黑臭水體,18條(個)初步實現不黑不臭。根據治水提質計劃,2017年底要全面完成建成區36條(45段)黑臭水體治理任務。當前,市水務局、市治水提質辦、各責任單位已把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擺在突出位置,以“釘釘子”精神,積極有序加快推進。
36條(45段)黑臭水體治理全部啟動
2015年6月初,深圳正式啟動了黑臭水體排查工作。針對深圳河流域、深圳灣流域、茅洲河流域、觀瀾河流域、龍崗河流域、坪山河流域、珠江口水系、大鵬灣水系、大亞灣水系等9大流域水系開展排查。最終的排查結果顯示:全市建成區共有黑臭水體36條,其中輕度黑臭12條,重度黑臭24條。排查結果進行了社會公示,將按季度開展掛牌督辦。
后海河就是被列入建成區黑臭水體名單的河流,全長約4公里,是一條人工排洪渠。因為沒有源頭,曾經的后海河河水全部來自周邊小區漏排生活污水、雨水,河道又黑又臭,路人只能掩鼻而過。3月18日,當記者再次來到這里采訪時,發現改變很大,河道兩岸景觀整潔漂亮,水質明顯改善,黑臭現象已經消除。一到傍晚,這里便成為周邊居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黑臭水體治理被視為治水提質攻堅戰的重中之重,自去年以來,我市下達全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軍令狀”,并與各責任單位簽訂治水提質目標責任書,將治理任務、進度計劃落實到各責任單位,要求2016年實現“一區一示范”,2017年底全面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
截至目前,建成區36條(45段)黑臭水體治理全部啟動,18條(個)初步實現不黑不臭。包括“一區一示范”等10個水體在內的18個水體治理措施已基本完成,公眾調查結果均為滿意;27個水體正在加快治理。從抽樣監測數據看,45段黑臭水體水質總體向好,基本完成治理的18個水體初步達到了不黑不臭標準;茅洲河、深圳河等重點河流水質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