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津水廠取水泵房建在邕江上游

三津水廠采用先進的自動控制技術,嚴格把控飲水安全
一座被江南區老村坡村民稱為“白宮”的構建物屹立邕江上游邊,實際上,它是一座從邕江取水的泵房,負責向三津水廠輸送生產自來水的“原料”。從邕江取水到城市管網輸送生產出來的自來水,是怎樣進入千家萬戶?南寧市供水設施建設是否滿足日漸龐大的城市用水需求?又是如何層層保障自來水水質達標?在第三十屆“中國水周日”(3月22日至28日)來臨之際,昨日,記者探訪南寧市自來水廠和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南寧監測站等地,探尋“水”的奧秘。
自來水怎么“生產” 從源水到供水管網層層“加碼”
位于江南區金雞路的三津水廠,已服務南寧市供水需求十年之久。在占地128畝的生產區域內,很少看到人員走動。原來,這是一座現代化工廠,整個生產工藝流程實現自動化集中監控,好似一條自動化生產線,每個工序點都有儀表進行監視,將各項生產指標實時反饋到中心控制室,工作人員在中心控制室便可實時掌握各環節的生產運行情況。
而自來水的生產并非是“取水消毒后就可直接使用”那么簡單。廠區內設有送水泵房、沉淀池、加藥間、加氯間、污泥脫水間、濾池等7個生產車間。邕江抽取的水源從泵房輸送回到廠區的第一個環節就是來到配水井,在這里水質將進行第一次加藥消毒,然后進入網絡絮凝平流沉淀池。
沉淀池有四組,每組由24個網格組成,每天沉淀池就有20萬噸水經過網格加藥沉淀后進入到濾池。濾池的水質經過沉淀后顆粒物明顯少了許多。此時水質清澈不少,但還是“半成品”,需要再次加藥消毒,而這個關鍵的藥就是“氯”。經過消毒后的水,進入清水池之后,最終進入送水泵房通過城市管網輸送至千家萬戶。
水質安全如何保障 三級水質檢驗嚴把供水各項關口
市民能夠用上放心水,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水質監測。目前,南寧水務供水主要建立三級水質檢驗制度,嚴格依照國家相關要求對源水、出廠水、管網水水質檢測項目和檢測頻次的要求,對水質進行全天候質量控制,嚴把供水管理各項關口。
第一級檢驗是制水過程的水質監測,由水廠運行班在制水過程的關鍵點取水化驗,每小時/一次,自動化控制的水廠則通過在線儀器儀表對水質關鍵點的各類指標值進行實時在線監測;第二級是水廠化驗室對源水水質和出廠水水質的主要指標進行檢驗,每日6~8次;第三級由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南寧監測站,負責每天對南寧市80個供水管網水質監測點抽取水樣進行檢測。
除了日常檢測之外,南寧監測站每月開展一次覆蓋42項水質常規項目的檢測,每年開展兩次覆蓋106項水質常規項目和非常規項目的檢測。除了自檢,南寧衛生監督所和國家建設部作為第三方檢測機構,對自來水水質進行監管。南寧監測站站長何斯慧表示,從長期監測和歷年來的抽檢情況來看,南寧水務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水質保持穩定,水質總體優于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