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綿城市建設完成后的實景
今年是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收官之年
不僅是試點 還要當樣板
截至2017年2月底,遂寧市累計開工項目281個,占三年實施計劃的81.2%;完工試點項目222個,在建項目59個,累計完成投資25.7億元。遂寧成千上萬塊“海綿”,正加速補好城市的“里子”。
萬千塊“海綿” 加速補好城市“里子”
初春的遂寧,滿城煙雨。置身復豐巷口,陣陣疾風令人真切感受到倒春寒的絲絲寒意。去年12月中旬,在復豐巷社區內,幾十位老街坊自發舉辦了一場“壩壩宴”,慶祝的主題則是“小區完成海綿改造,暴雨不再內澇看海”。同時,街坊們還給市住建局送去了感謝的錦旗。
復豐巷可謂是遂寧“海綿手術”后改造較成功的區域之一。復豐巷是20世紀90年代建設的一個開放式小區,基礎設施老舊,且地勢低洼,加之由于管道沒有雨污分流,過去每逢下雨,居民出行困難。社區業委會主任王澤富表示,2013年6月30日的那場特大暴雨,小區積水1米多深,一樓的住戶與商戶遭了不少罪。
2015年,復豐巷被納入遂寧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這個曾經內澇嚴重的小區動了一場“海綿手術”:不僅進行了地下管網改造,新建了一條排水溝,增大了污水管道過水量,道路上還鋪上了透水混凝土。去年7月,暴雨如期而至,老街坊們卻告別了“看海”的日子。在一樓經營一家縱橫農貿批發的商戶青大娘說:“小雨路面不積水,暴雨路面不內澇,巴適。”
復豐巷小區的變化只是“海綿城市”建設帶給遂寧變化的一個縮影。在市城北的川中大市場,隨著城市規劃建設,周邊道路高于市場內部,形成了城市自然低洼地帶。過去,每逢大雨易發生內澇,商家苦不堪言。如今,經過“海綿化”改造,川中大市場和濱江北路內澇區域的積雨,將進入附近的濕地公園。
“過去,城市的地面基本不透水,地下排水設施落后,無處安放的雨水加大了內澇威脅。‘海綿城市’就是通過基礎設施改造,讓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市海綿城市試點建設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對記者說道。
海綿城市/亮點
市民對于遂寧海綿城市建設的感受,更多是直觀而具體的,如路平了、材質顏色變了、下雨不用淌水了。而這些直觀感受的背后,卻是遂寧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核心技術上的不斷突破與創新。那么,在過去與當前的海綿城市建設中,遂寧都有哪些可圈可點的亮點?
因地制宜 “微技術”助力解決“大問題”
“微創”小改造
解決大問題
“遂寧海綿城市建設充分結合本地水文、地質、現場環境條件、社會影響等實際,堅持技術創新,通過現場打樣、模擬試驗、多方案比對,用‘小’‘巧’辦法解決大問題。”對此,市住建局城市建設科科長唐靜說到。
以市城區既有道路海綿化改造為例,通過對雨水口、道沿石進行“微創”改造,將路面雨水徑流導入綠化隔離帶、人行道、綠地廣場及其他開敞空間進行消納,超標部分再通過既有管道溢流外排,辯證處理滲排關系。此舉既能達到徑流控制要求,又能避免大拆大建,節約工程造價約70%,得到了廣泛認可。該項雨水口“微創”改造技術已獲得國家發明創造專利并在該市全面推廣運用。
采用透水技術
實現下雨不積水
“在當前進行的鹽關街片區改造中,則積極探索應用市政道路路面整體透水、道路邊帶透水等新技術,實現路面小雨不積水,小區大雨不內澇。”作為,我市海綿城市建設的“總顧問”,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李文杰博士詳細介紹了這一系列創新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價值。
透水機動車道技術。“城市道路如同網絡遍布全市,建設透水道路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做法之一。”李文杰介紹,建設透水道路就是改變雨水快排、直排的傳統做法,可增強道路對雨水的消納功能。“但如果雨水直接下滲,勢必會對機動車道路基產生不良影響,因此,目前透水道路一般建在小區或非機動車道上。”據介紹,我市在鹽關街片區改造時就摸索了道路透水方案,解決了雨水下滲和路基保護的問題。該技術主要是在機動車道上透水混凝土下面鋪設連砂石,人行道下建設碎石下滲帶,使機動車道上透水混凝土與人行道下碎石下滲帶通過多孔磚連接。最終實現下雨不積水的目的,又可以滿足重型車輛通行要求。
機動車道透水邊帶技術。據了解,在恢復通車的遂寧嘉禾東路就采用了這一新技術。該技術的主要做法是,在機動車道與人行道相接處設置一條1米寬的透水混凝土邊帶,并在邊帶外側設置導水槽,人行道下建設碎石下滲帶,并通過開孔路沿石連接。“這樣一來,機動車道雨水通過地面坡度排至透水邊帶,除了下雨不積水,還能降低建設對行車帶來的影響。”
此外,我市海綿城市改造,還實現了“連片效應”。這一效應以排水分區為單元,綜合考慮單元內各地塊徑流現狀及環境條件,區別實施徑流控制措施,統籌實現排水分區徑流控制總目標。以河東體育中心為例,該區域總用地面積17.7萬平方米,根據豎向、下墊面、排水管網走向、綠地空間,在徑流路徑上因地制宜設置透水鋪裝、蓄水模塊、滲排渠、植草溝等海綿設施,超額實現了該區域控制指標。
海綿城市/行動
海綿城市建設進入收官之年,我市今年將對哪些地方進行海綿城市建設改造?如何保質保量地如期完成目標?這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
結合“城市雙修” 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全域范圍拉開建設
重點區域加速推進
“進入收官之年,遂寧已在全域范圍拉開了海綿城市建設的進程。”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王明華表示。
“我們早就盼著把市場內外改造完成,以后做生意不怕積水內澇。”在經開區川中大市場內,已在此擺攤多年的商販王順友高興地說到。據了解,今年1月啟動的川中大市場二期項目已經收尾,去年該項目一期工程完成內澇改造,使原本飽受內澇困擾的川中大市場在2016年汛期中經過“初考”,抗澇效果顯著,今年進一步實施了雨污分流、海綿處理。目前,在經開區,該區域PPP項目已進入實施階段,濱江雅居、博源新城等33個子項目已完工,康年酒店等3個子項目已開工建設。
“在河東新區,覆蓋全域范圍的主要道路和居民小區均根據規劃拉開了海綿城市建設。”河東新區建設局副局長李建寧向記者介紹,目前,河東3個PPP項目包已完成項目招標并組建SPV公司,其中,一期改造及聯盟河水系治理項目警官公寓、五彩繽紛路、杰靈小區等五十余個子項目已完成海綿改造;仁里古鎮項目老街市政已完成施工;冰糖巷已基本完成雨污管埋設;仁三路已進場施工;兩縱市政管網改造及景觀提升工程已進場施工;五彩繽紛北路景觀帶項目正進行一期合家歡區域土建工程建設;河東二期“引水入城”及東湖景觀帶PPP項目將于近期建設。
在船山區,席吳二洲生態濕地公園海綿改造項目是該區域今年的重中之重,完成改造后不僅變身彈性十足的“海綿寶寶”,還將在基礎設施上更加人性化。目前,已完成前期可研、立項等關鍵環節,景觀設計方案正在統籌設計中。
此外,由市住建局牽頭的3個招投標項目包已完工子項目11個、在建項目2個。試點區內明月河及聯盟河污染治理2個項目均已開始建設。
“城市雙修”+“海綿城市”
雙管齊下
“海綿城市建設每個項目的規劃設計,都基于詳實的勘察調研數據,以此保障項目改造后的實效,作為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海綿城市建設不僅要過三部委的考核驗收關,還要過老百姓的口碑關。”對此,王明華表示,進入收官之年,遂寧將進一步創新工作舉措,提高工作效率,倒排工期,順排工序,確保按時完成試點任務。
首先在項目建設質量上,將切實履職,高水平、高質量建設試點項目,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嚴格材料供應,嚴格工藝工序,嚴格安全文明施工,確保個個是樣板,項項是精品,經得起數據、時間及廣大群眾的檢驗。
及時總結試點經驗。在體制機制、技術創新、實施模式、項目管理、綜合改造等方面全面梳理,精心提煉,形成系統的實踐經驗體系,實現試點變示范的目標。
此外,今年遂寧還將結合“城市雙修”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投入30多億元分年度、分片區完成老舊小區立體式綜合改造,完成老城區雨污分流、排水防澇、污水處理綜合規劃編制,通過PPP模式對老城區雨污系統進行全面整治和改造。 (全媒體記者 劉佳佳)
評論
人人參與
建好海綿城市
古人往往是擇水而居,因水興城,倚水而生。一個城市的人口、經濟、發展,都與水資源的承載力相關。
近年來,國家提出了“以水定城”的戰略,這對推動城市文明的發展,特別是推動海綿城市的建設大有裨益。而在遂寧的城市建設中,早在幾年前就提出了打造“西部水都”的宏偉目標,這與如今海綿城市建設相得益彰。
根據海綿城市三年實施規劃,遂寧要在三年內進行25.8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改造,涉及建筑小區、市政道路、公園濕地、排水設施、生態修復、供水保障、能力建設7個大類346個項目的實施。其任務之重、情況之復雜、技術難度之高,可想而知。但在此情況下,遂寧仍舊克服了重重困難,點面結合,有序推進,積極探索了海綿城市建設的路徑、方法、技術、產品,特別注重規劃和創新機制,從效果上來看,遂寧市城區經過改造的區域經受住了多次暴雨的考驗,為海綿城市品牌爭了光,不僅有力證明了海綿城市改造對城市防澇功不可沒,更形成了可供復制的建設經驗。
住房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副院長王磐巖曾表示,遂寧海綿城市建設留給她最深刻的印象,是“重視指標,卻不唯指標是從”,尤其注重項目的前期調研、分析,在科學數據的基礎上,充分融合當地特色和居民實際需求進行規劃設計,真正做到了海綿城市建設提倡的“道法自然”。
遂寧海綿城市建設如火如荼推進之時,我們還要充分認識到,海綿城市的建設光有政府的決心還不行,必須得到全社會的支持。除了鼓勵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普通市民可以做的事情也不少,如路邊小餐館,不隨意向下水道傾倒泔水,可減少對地下、河流的水體污染;再比如,如果管道沉積物多了,雨水口就會被堵塞,不亂扔垃圾一個看似細小的行為也是對海綿城市建設的支持。
良好的水環境,不是僅僅靠城市建設與改進就能實現的,這與每個人的行為息息相關,積極參與到海綿城市的建設中來,也是每一位市民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