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發改委舉行居民用水價格調整聽證會,25名聽證代表均贊成水價上漲,且約7成代表贊成首檔水量上漲1元的方案二。對此,聽證會代表之一、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沈大軍昨日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時表示,兩個方案比國家要求的還要溫和,北京水資源十分短缺,通過階梯式的水價調整,用水多就需要多掏錢,此外漲價可以影響到百姓心理,促使其主動節約用水。
水資源短缺為聽證代表均贊成漲價重要原因
4月17日下午,北京市階梯水價聽證會在耗時近4個小時后結束,據了解25名聽證代表均同意實施居民用水價格調整,其中6位代表同意首檔水價上漲0.95元的方案一,有17位代表同意上漲1元的方案二,另有2位代表提出不同方案。
聽證代表這種對水價上漲絕對的一致性引發了部分爭議,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沈大軍表示,水價上漲考慮的問題相對比較復雜,大家共同贊成的原因是北京確實水資源比較短缺,而且最近幾年短缺的厲害。
“北京的人均水資源量大概按數算,人均不到200方,多年平均的情況下,全國人均大概2200多方,世界是8000方,這樣的話北京的數就是一個量級的差著。另外,最近十年,北京市水資源年平均來水量只有21億立方米,這是客觀的條件。另外一個情況,水價總是應該反映成本變化的。上一次調整是2009年的事,之前也提了幾次改革,但是實際上沒有常態化,所以說拖的時間比較長了,需要把價格稍微理順一下。”沈大軍說。
沈大軍還表示:“另外水環境的問題也是擺在這兒的,我們身邊的污水、不干凈的河道,大家都能夠親身感受到環境的褪色,原因就是我們的污水處理還做的不夠好,所以說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進,這肯定是需要投資的。”
階梯式水價可促進百姓主動節水
據中新網能源頻道了解,聽證會的兩個水價調整方案皆設三個階梯進行收費,方案一首檔水量不超145立方米,價格上漲0.95元至4.95元,可覆蓋85%的居民家庭,三檔價格分別為4.95元、7元和9元。方案二首檔水量不超過180立方米,有90%的居民家庭年用水量在此范圍內,每立方米水價上漲1元至5元,三檔價格分別為5元、7元和9元。
兩個調整方案,哪一個更適合北京的現實情況?這兩套方案區別又在哪里呢?
沈大軍表示,其實這兩個方案差別并不大,主要的差別145跟180對應的目標群體的用戶是85%和90%的問題,相對來講是比較溫和的方案,比國家要求的還要溫和。“國家要求是對應80%的群體,北京市考慮自己的需求,階梯水價可能是第一次引入水價的機制里面,所以說選了一個比較溫和的方案。
沈大軍說,兩個方案差別其實并不是很大,如果你們家用水140方的話,5分錢一年就差7塊錢,而且大部分家庭可能到不了140方,事實上對用水量不大的家庭來講,就是一年10塊錢的差距。”
沈大軍說,實行階梯式水價后,價格會隨著水量的變化而變化,用水多就需要多掏錢,而且漲價在老百姓心理上還是有作用的,一個是心理上老百姓明顯的感受到,即使他用不到140方,肯定也知道用多了會可能每方7塊錢,有可能也會變成每方9塊錢,慢慢地就會變成自己的行動上,他自己會去想著節約用水的,所有的老百姓觀念都轉變過來的時候,節約水也是不少的。
水資源緊缺已成北京城市病 政府應多做減法
為保證日常供水,北京除從河北調水外,還開采應急水源地地下水,據沈大軍介紹,目前已經累計開采65億方,這等于是在吃“老本”。
沈大軍表示,北京市供水緊張,有一個方面就是人口增長的太快,數據顯示2000年以后增加了800萬人,現在是2300萬,增加了三分之一的人口, 我們的數據大概增加一個人,一年要多用一百方水。每年北京市按目前趨勢下的人口剛性增長是50萬。
“即將完成的南水北調工程,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北京市用水“揭不開鍋”的情況,所以說算是提供給11億方水過來吧,把河北省調過來的的3.5億方水還上,河北省不再供你了,剩下的6.5億方,能夠大概消化到4.5億左右,也不是很富裕。”沈大軍說。
北京市現行水價與水資源短缺形勢嚴重不符,除了階梯水價、漲價,北京市就沒有別的更好的路可以選嗎?
沈大軍稱,其實水只是體現在某一個方面,水只是在保障基本的正常生活用水,或者保障日常的生活用水。水是在提供支撐的服務,但是它也有撐不住的時候,所以北京市可能目前應該更多的是要做減法。
“我個人認為,包括我們學院的好多專家也都認為,北京市應該做減法。減法體現在像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就是做減法,想辦法疏散一些產業包括人口出去。這樣的情況下,北京市的水資源壓力會減少,如果按照目前的這條路下去,那多少水下來都是不夠的。”沈大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