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廬縣構筑黨政、社會、第三方等三位一體的多元河長體系,實現不同層級參與治水、共同治水以及水清有功、水污有責的無縫對接。
黨政河長作表率
桐廬縣內的83條河道均明確了黨政河長,縣長為總河長,富春江、分水江兩條縣域主河道分別由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擔任河長,鄉鎮、街道主要領導和部分班子成員擔任本轄區溪流河道河長,村書記、村委會主任為各自村河道河長。
目前,桐廬縣已在相應河道岸邊的顯著位置設立了224塊河長公示牌,標明河長職責、河道概況、水質目標和監督電話等內容,接受群眾監督。
“龍伏溪是橫村鎮最復雜的一條河流,整條河穿鎮而過,水質也比其他河差,今年我們下定決心,年底前要實現能游泳的目標,這也是縣里對我定下的考核目標。”作為龍伏溪總河長的橫村鎮黨委書記徐文波介紹說。
桐廬縣將河長制工作目標完成情況作為各級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鄉鎮(街道)和部門綜合考評體系。對考核不合格或排名最后的河長,要按要求在規定時間內上報整改措施,對整改不到位的,縣監察部門還將對河長進行問責,并由總河長約談河長。截至目前,已有4名黨政河長被約談。
義務河長勤監督
基于人人都是治污者的理念,桐廬縣積極探索建立義務河長制。通過前期的宣傳發動,縣河長制辦公室招募了200多位義務河長,他們中既有縣十大杰出青年,也有普通群眾。
這些義務河長走訪勤,實施每周巡查制,每周走訪河道長度達240余千米。他們記錄勤,每人準備河長記錄本,詳細記錄時間、地點、發現的問題、建議處理意見等,累計記錄河長日記400多篇。他們反饋勤,將發現的問題和建議反饋給黨政河長,累計反饋走訪信息530余條。他們溝通勤,走村入戶了解老百姓對河道整治的想法與意見,反饋一線群眾意見與信息60多條。
“我每個星期至少要到附近的河道巡查4次,有時候也不是特意過去,上班下班、走親戚路過,我都會停下來看一看,記錄本我也是隨時帶在身上。一旦發現水質異常,就第一時間向上報告。其實也不費什么時間和精力,但多了我們這些眼睛。”江南鎮義務河長姚建平說。
競標河長抓包干
前段時間,桐廬縣百江鎮東輝村村委大樓里人頭攢動,羅佛溪漁業資源認養承包拍賣會在這里舉行。河流斷面標的在第五輪6500元報價后,出現了高潮。“5號,1萬元。”村主任重新確認報價后,落槌定音。
“野生石斑魚對水質要求很高,現在價格也很高,誰負責的河段,石斑魚就全歸他,所以承包人對清理河段內垃圾等,比一般保潔員積極多了。”東輝村環保協會會長方建平介紹說。
在治水過程中,桐廬明確一個理念,就是不僅要治理好被污染的河道,更要保護好現有的清澈河道,讓石斑魚有溪可棲。出于這種考慮,桐廬縣想出了河流分段承包認領制的辦法,在百江鎮先行試點,通過競標方式全面抓包干。
首先是抓責任包干。將全鎮7條河溪分段,通過競標方式找河長,拍得河流斷面標的的河長,認領承包河流,認領期為一年,全面負責承包河流斷面內的垃圾清理與長效保潔工作。競標河長必須與所在行政村簽訂合同,除及時上交拍賣金外,還得繳納一定的保證金,保證在合同期內保障漁業資源永續發展。合同還明確了相關職責,指出不允許采取電魚、毒魚等容易造成漁業資源毀滅的捕撈方式,也不允許發生投放飼料、水草等影響河道水質的行為。一旦被發現,直接取消承包資格,前期交給村里的拍賣金與未到期的保證金都不退還。如果按合同履行相關職責,期滿則可以退還保證金。
其次是抓監督包干。百江鎮黨委政府負責競標河長工作成效監督考核工作,實施月月查、季季報,采用紅、黃、綠旗標識,分別對應差、警告和優。一年內連續獲得3次以上綠旗,可以在下一輪競標中加分。領到1次紅旗或者3次黃旗的,鎮村兩級責令競標河長自行將河道恢復原狀,并歸還標的,由替補者續承包。群眾舉報5次以上并被督察組證實,或者紅牌罰下,競標河長將無法取得下一年的競標資格,繳納的保證金與拍賣金都無法退回。
最后是抓利益包干,權責統一。標段內的漁業資源收益歸競標河長所有,在承擔職責的同時,獲得一定收益。
“這樣的方式挺好的。以前為了溪里的幾條魚,村里人還會有矛盾,現在沒人和我搶了,效益應該會不錯。當然,很多雙眼睛都盯著呢,一定得好好干,要是被紅牌罰下就劃不來了。”徐光輝是百江鎮東輝村的一名競標河長。他說:“我肯定不會投飼料,也不會電魚,這樣的事情一旦被發現,我的保證金和拍賣金都拿不回來了,而且一旦投飼料,魚的價格也上不去,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