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安全事件已成為百姓關注的焦點,成為各級政府無法回避、必須解決的緊急且重大的社會問題。建議從長遠考慮、兩手發力、系統治理,短期內以建設備用水源為主,中長期內優選分類供水方案,將水系修復作為一項長期堅持的工作來抓。一是對全省水資源進行全面普查,全面系統地勘測淺表地下水和深層地下水的分布、儲量、水質等情況,在總量保證的前提下,首選深層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水源。二是以實現雙供水為目標,改造設計飲水工程,從城市輻射周邊,大部分的飲用水達到國家一類水標準,直接可以飲用。設計要體現前瞻性、科學性、經濟性,工程要能抗大災大難,能刺激水系自我循環,能在保證目標前提下采用最優工藝和材料。三是拓寬籌資渠道,募集飲水工程資金。除地方財政撥款、社會捐助、金融貸款外,可向社會適當募集,如對常住人口一次性收取適當的改水費,以成本分擔實現利益關聯和責任共擔。四是通過合理定價控制飲用水總量,節約用水。如可將地下水的水費適當提高;對極度困難的家庭,政府可通過發放補助金形式進行救助。收取的飲用水水費,全部用于飲水工程的營運。五是對飲用水源采用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提高使用飲用水源的門檻,管理權限收歸省級;加強執法,對私采私用者進行從重罰款,對污染水源者,從重處罰;嚴格地下水保護,監測、回灌、清理等措施要積極到位。六是加強社會水安全意識教育。加大鄉村水治理力度,以村為單位,修建垃圾收集處理站,鼓勵畜禽糞便有機肥處理,重點懲治農戶污染水源行為。推進水情況信息公開,在全社會形成水安全意識。鼓勵群眾舉報各類污染水源行為,讓污染者無處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