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現場搶修下水管道。
2013年2月,水業集團排水公司工作人員在聯豐水庫搶險。
20年前,烏魯木齊水業集團排水公司的前身—烏魯木齊市排水管理處成立。
20年間,覆蓋整個中心城區的市政排水管道從最初的300余公里增加到如今的800余公里,擁有各類排水檢查井28000多座;20年間,排水人清掏的排水管道長達29494公里,可繞地球三分之二圈……
20年的跋涉,20年的耕耘,凝聚著一批批排水人的辛勤汗水與無私奉獻,也見證了這個城市20年的蓬勃發展。
發展
排水管線從無到有
隨著城市建設不斷發展,烏魯木齊市的排水管網從無到有。
上世紀50年代末,烏魯木齊市人口僅有20多萬,當年市政府投資30萬元,在北京路修建了第一條排水管道。城市規模擴大的同時,排水管線也在不斷增長,1994年烏魯木齊市排水管理處成立,標志著烏市排水養護工作走向正軌。
2002年,烏市水務局成立,排水管理處跟著分離出來。2005年,烏魯木齊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排水處改制為排水公司。2011年,烏魯木齊水業集團有限公司掛牌成立。
目前,排水公司主要負責對全市市政排水設施的清掏養護和疏通、部分雨水積水點處置及雨天防洪。同時擔負著12319城市公共管理熱線、數字化城市管理單據的反饋和市區內無人管理的小區、產權不明的自建排水管線的疏通。
在這20年間,烏市排水管網從1994年的300多公里,增加為2004年的460公里;截止到2013年底,由排水公司負責維護的市政排水管道已達到800余公里。
“20年前,排水管線的疏通維護全靠人工,使用的方法也是原始的竹片疏通法。”回憶起20年前的事,從事排水工作30年的老員工鞠建軍感慨萬千:將用清水浸泡過后的竹片用專業的割槽方法對接綁扎,送入排水管道進行疏通,費時費力,加上竹片材料的局限,這種方法對井室深度較大的管線就無法疏通,只能人工下井作業。
上世紀90年代末期,烏魯木齊市排水管理處購入第一批高壓射水車、真空吸污車,排水疏通進入機械化時代。如今,排水公司已擁有各類機械車輛58輛,初步完成了疏通作業機械化。
“20年來經歷多次改制重組,但排水人‘讓政府放心,讓群眾滿意’、‘臟了我一人,潔凈千萬家’的服務理念一直沒有改變。”排水公司黨總支書記柳絮說。
現狀
排量激增設施滯后
今年5月22日,一場大雨如期而至。
夜里,當人們都進入夢鄉時,排水工人正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以防城市800余公里的市政排水管線“消化不良”。而這已經成為每次下雨之后排水公司的常態工作。盡管如此,當天,烏市還是有13處路段出現了積水、冒水現象。
烏市排水管線的現狀如何?能承受住多大的降雨量?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采訪了柳絮。
“烏魯木齊屬于干旱地區,全年降水量較少,建設之初就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輸送方式,這是造成烏市逢雨必澇的最關鍵因素。”柳絮說,降水時,排水管網要接納污水,還要收集地面的雨水。加之烏魯木齊的地形地貌決定了市區排水管線由南向北呈現重力流,東西兩側向中間匯流的特點,當發生強降雨,排水管線不能承受時,城北地區就更容易發生內澇。
此外,現階段烏魯木齊排水管網還存在管線管徑普遍偏小等問題。
加上300多公里的自建、村改居的排水管道,烏魯木齊市區排水管網1100多公里,但其中管徑800毫米以上的排水主干管只占總長度的13%左右,管徑400-600毫米的干管占總長度的37%,其余均為管徑400毫米以下的支管。
管徑偏小、過水能力不足,使得一些排水管道容量達到飽和。當雨量達到7毫米時,阿勒泰路、新醫路等路段雨污水會發生外溢,當雨量達到十幾毫米時,就完全超出了管道所承載的量。在城區舊城改造過程中,部分新建的排水管道直徑按規劃大于要接入的原有排水主干管的管徑,從而形成了排水瓶頸,造成污水外溢。
一些人為因素更使得原本脆弱的排水管道不堪重負。
烏魯木齊現階段實行建、管、養分離的管理體制也不利于排水管網的維護,部分排水工程建設不規范等遺留問題導致排水養護單位難于管理。
加之施工單位對排水的破壞、擅自改動及一些市民和商販把下水道當成了垃圾桶,也是造成管道堵塞的主要原因。
解題
“軟件”方面下足功夫
為解決排水不暢問題,近年來,首府烏魯木齊也是按照輕重緩急的步驟,逐步對老城區的部分排水管網進行了改造。如友好路、光明路等改造后的道路幾乎看不到雨天雨污水冒溢的現象。
“但要徹底解決目前烏市排水不暢的問題,還是要健全城市排水體系,在全市范圍內建立規范的雨污分流體系。”柳絮說。
然而,目前首府城市排水系統要立即更新換代不太現實,“硬件”不行,只好在“軟件”方面下功夫。
按照《城市建設各行業編制定員試行標準》文件中的規定,城市下水道每1-1.5公里應配備1人養護。2005年改制后,排水公司在職職工僅有95人,按照烏市現有800公里市政排水管網,核定人員明顯不能滿足需求,每天的維護工作讓每個排水人肩負的任務非常繁重。
除了雨天不分晝夜地排除積水、冒水,日常管道的疏通也是排水管網維護的重點工作。特別是雨水井、倒水井經過一個冬季后,里面填滿了垃圾和污物,如不及時清理勢必會影響到雨水的排放。
為了確保城區排水設施排水順暢,排水公司可謂煞費苦心。
每年4月到11月,排水公司要對1100余公里的排水管道和28000多座窨井進行兩次維護疏通,又稱“清腸”。對一些問題地段,甚至要清掏多遍。其間還要處理一些突發的故障和堵塞。
細心的市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污水外溢,渾濁的污水中夾雜著大量的糞便、垃圾,發出令人窒息的惡臭,行人無不捂鼻繞道而行,而排水工人卻無法回避和逃離,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他們的工作職責。他們用鐵锨或徒手,在污水中一點點清出堵塞物,清除淤積,一小時不行就兩個小時,一天不行就兩天,直到排水通暢才肯收兵。
經初步統計,這20年來,排水公司清掏的排水管道公里數為29494公里,可繞地球三分之二圈,窨井達723289座,2003年至2013年共排除故障達12861起,義務為市民排除故障達5870起。這些看似簡單的數據,卻凝聚著排水人艱辛的付出。
建議
共同打造“良心工程”
城市排水是每一個現代化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法國大文豪雨果曾經說過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智慧與良心”,可以說沒有良好的排水工程,城市根本無法正常運轉。
現階段,烏魯木齊排水管網設施相對滯后,盲區較多,已對城市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生了不利影響,如何才能讓首府的排水系統更安全?對此,排水公司的意見和建議是:
將城市地下排水管網的建設納入城市發展的整體規劃中去,推進首府城市排水的雨污分流制建設;加大城市排水的投資建設力度;規范城市排水工程建設;加大對城市排水條例的執行力度等。
同時,呼吁市民,要愛護我們城市的良心工程,杜絕一切破壞良心工程的行為發生。
大樹要有龐大的地下根系才能茁壯成長,城市的發展也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事實證明,只有“地上”高樓建設與“地下”基礎設施建設并重,“兩條腿走路”的城市才能讓人們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