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環(huán)境日。記者從深圳市水務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已建成集中式污水處理廠31座,同時大力推進河流綜合整治,近三年綜合治理河長近200公里。鹽田河、觀瀾河、龍崗河、福田河、新洲河等主要河流經過整治后“華麗轉身”,從黑臭難聞成為市民的休閑勝地。
6月5日,深圳水務集團濱河污水處理廠舉辦水廠開放日活動,數(shù)百位學生和附近居民前來參觀。寬敞整潔的廠區(qū)里綠意盎然。該廠副廠長王慶嬌介紹,濱河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已經達到30萬噸,承擔了福田區(qū)和羅湖區(qū)大部分污水的處理工作。經過處理的出廠水,補充到深圳河、福田河、新洲河里,成為河道生態(tài)景觀用水,讓污水“變廢為寶”。
記者從深圳市水務局了解到,目前深圳市已建成集中式污水處理廠31座,污水處理能力從2005年的200余萬噸/日達到了479.5萬噸/日,基本與供水能力匹配,污水處理廠規(guī)模和實際處理量均處于全國前列。
污水處理設施的完善是治理河流污染的基礎。近年來,深圳市大力推進河流綜合整治,近三年綜合治理河長近200公里,河流防洪能力大大提高,通過補水河流水質也明顯改善。鹽田河、觀瀾河、龍崗河、福田河、新洲河等主要河流陸續(xù)完成綜合整治后,曾經黑臭的河流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親水寶地。目前,茅洲河中上游段干流綜合整治工程已經開工,觀瀾河干流調蓄池工程、龍崗河干流二期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深圳河四期、布吉河二階段、大沙河中下游等工程也陸續(xù)開工建設,同時近20條支流整治的前期工作正在大力推動。
記者從深圳市水務局了解到,深圳市河流整治著眼于“高起點規(guī)劃、高標準建設”,主干河道要求達到100年一遇防洪標準,主要支流要求達到50年一遇防洪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