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6月12日從清遠水務部門了解到,作為廣東省防止農村內澇的先行試點,佛岡縣龍山鎮(zhèn)的荷田澇區(qū)改造工程目前進度已經接近85%,預計年底前將完工。
“只要水庫一放水,就會造成潖江上漲,水位甚至比農田還高,不抽排就造成內澇。”佛岡縣排灌站負責人介紹,由于之前的荷田電排站排澇標準低,僅僅能達到5年一遇24小時暴雨產生的逕流量四天排干的標準,“致使圍內2500水田旱稻不能耕作,3000多人的1000多間民房經常受淹”。
廣東省水利廳在2010年就明確,清遠市佛岡縣龍山鎮(zhèn)、番禺區(qū)亞運城周邊內澇區(qū)域和惠州市博羅縣園洲鎮(zhèn)被定為全省內澇整治重點先行先試點,其中佛岡是唯一一個農村類型試點。據了解,佛岡縣龍山鎮(zhèn)荷田澇區(qū)內有關前、良塘等五個行政村以及一個工業(yè)園,包含人口13000多人,水田8500畝,旱地5000畝。
為提高荷田澇區(qū)內的排澇能力,改造工程于2012年11月啟動,澇區(qū)設計治澇按十年一遇24小時暴雨產生的逕流量三天排干的標準設計。其中,其電排站排澇集雨面積為13.87平方千米,防洪標準按30年一遇洪水設計,100年一遇洪水校核。配備電動功率為400kw,總裝機量1200kw,設計排水量為每秒12.88立方米。
記者從水務部門獲悉,該項目總投資為1000多萬元,目前主建筑已基本完工,水泵、電機等設施已經運到現場,正在安裝。
近兩年清遠連續(xù)遭遇高強度洪水。由于農村防內澇設施不完善,多有農田被淹發(fā)生。今年清遠有61.72萬畝農作物遭受洪澇災害,受災面積28.14萬畝,絕收面積12.14萬畝。其中,糧食作物受災最為嚴重,在受災面積和絕收面積上幾乎占了總面積的一半,分別達到29.62萬畝,絕收6.95萬畝,農業(yè)直接經濟損失已達12.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