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排水問題需多策并舉
進行排水管網改造、設置獨立的排水管理科室、提前介入新建排水工程或可逐漸改變現狀
近日,記者跟隨市城管委的工作人員利用兩天時間,先后對五區及高新區的排水情況進行集中檢查,發現我市目前排水情況并不樂觀。有的屬地部門沒有專業排水隊伍,有的排水設備和水泵不夠,有的管線老化、管徑過細……市城管委排水管理中心主任吳橋說,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在遇到大雨、急雨、連續降雨的天氣時,會造成局部地點大面積積水。
只有大同和高新區有專業清掏隊伍
雨季前完成城區排水管網設施排查及清掏工作,是我市防汛的重要舉措。吳橋說:“每年汛前排查時,都會發現許多排水口被沙土、石子、包裝廢紙、煙頭雜物等堵塞,極大地影響排疏功能。下雨時,路面上的雜物會順著雨流進入到管道,如果不及時清掏,會形成新的堵塞。”
因此,各區需要配備一個專業的清掏隊伍,及時、有效地清理各種淤堵。然而在我市,只有高新區和大同區組建了專業的清掏隊伍,其它各區都是靠雇傭民工組建臨時隊伍。
我市城管部門屬地化管理后,部分區城管局里市政工作由一人主管,配三兩個人協助。除了排水外,市政工作還負擔著路橋、燃氣、供熱等多項繁雜且專業性強的工作,無論是屬地部門還是主管人員都很難憑一人之力全部擔當起來。
吳橋說,這主要是屬地管理才實行一年,各區相關對口工作還沒有匹配好。可活計不等人,雨季即將來臨,專業的排水技術人員和專業的排水隊伍應該為全市人民做到“未雨綢繆”。
9處易澇點多因老管線口徑過細
據了解,我市共有9處易澇點。分別位于薩爾圖區經二街與緯六路交叉口、緯二路老司法局附近、經一街薩政路消防指揮中心門前、會戰大街與站前路交叉口;讓胡路區讓胡路商場燈崗、開發小區伊尹海參館門前、珠江路與漓江路交叉口、經濟服務中心路口四處;紅崗區南二街附近。
吳橋表示,除了地面低洼、容易積水以外,原有排水管網口徑過細,已經不能滿足現在城市發展的需要,一些老管線本就在滿負荷排水,遭遇頻繁的極端降雨自然就會出現排水速度過慢甚至倒涌。我市部分管線的管材為混凝土管,經過多年使用已老化,管壁出現腐蝕、脫落現象,需要更換管材。另外,個別路段因為排水設施不合理、不完善,甚至沒有設置雨水收納口,也是導致雨水無法進入排水管線,積存在路面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行道樹樹根順著雨排管線接口扎進管洞;供電,通訊等其他行業借用排水管網路由,造成管線交叉穿越,破壞了雨排管網;項目施工后,沒能進行及時交接,造成管線管理斷檔等,也是我市排水存在的“硬傷”。
應對這些問題,現在各區多是采取“死看死守”等“笨”辦法,出專人專車,打開檢查井輔助降水或臨時強排。但這只是臨時解決辦法,如果要徹底解決問題,還需整體改造、增大管徑。
各區亟需設立一個獨立的排水管理科室
“想要改變目前現狀,首先要理順管理體制,設立一個獨立的排水管理科室。”另外,管理部門對于新建的排水工程要提前介入,參與排水建設的設計、施工及驗收,明確接管單位,由接管單位參與監督施工質量,避免無人管理和二次施工帶來的影響。同時要加快老舊管網改造,提高設計標準,高標準地建設好排水設施,做到“還清舊賬、不欠新賬”。
目前,我市還存在一些權責劃分不清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明確小區物業、公共場所、機關單位排水管網、設施與市政管網的管理節點。“權責劃分清楚,誰的事兒找誰,避免推諉扯皮。”吳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