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個省轄市29個城區水源地水質總體較好,但66個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中,連云港市灌南縣北六塘河水源、鹽城市新團河大豐水源地等近年部分水質指標出現超標。”
“少數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目前尚未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不具備對水源地水質的監控預警能力,如溧水縣東屏水庫水源地、太倉瀏河水源地(水源地正在建設)、海安縣新通揚運河水源地(備用)……”
“部分水源地保護區整治尚未完全到位,像揚州市儀征長江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有儀化碼頭未拆除;東臺泰東河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農業、生活、畜禽(水產)養殖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汛期易造成水源地水質波動……”
18日召開的全省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省環保廳副廳長柏仇勇在發言中直言問題,得到副省長徐鳴的“點贊”:“把問題說出來,好!”
這場事關老百姓能不能喝上清潔水、放心水、安全水的會議,雖然只開了1個小時出頭,但時時透露出底線思維和危機意識。
江蘇城市供水設施狀況、安全保障能力處于全國領先水平。省住建廳廳長周嵐說,目前全省城鄉統籌區域供水覆蓋率達到85%;58個市、縣(市)有51個通過不同方式建成了應急備用水源;35個水廠實施了深度處理,占全省城市公共供水總規模的30%。“備用水源、深度處理、嚴密檢測、預警應急”的城市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初步建立。
但她坦言,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壓力仍然巨大。
這些年,隨著水源水質狀況的日趨復雜和人民群眾對安全飲水要求的提高,國家監測指標從1956年的15項逐步提高到現行的106項,基本與國際接軌。但現在多數水廠仍采取傳統的絮凝、沉淀、過濾、消毒的處理工藝,且部分水廠設施老化,遠不適應供水安全需要。加之山東省處于長江、淮河兩大流域下游,水源水質容易受到上游客水影響,同時本地工業污染及農業面源污染相互交織,迫切需要加快推進水廠深度處理改造。
周嵐說,前幾年,山東省開展的以太湖為水源的自來水廠深度處理改造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蘇州、無錫等地采用的深度處理工藝,使出廠水達到了直接飲用標準。
“前幾天,我去蘇州看自來水深度處理工藝改造,自來水廠廠長當我面喝下去一杯處理后的水,我也喝了一杯,不錯!”徐鳴現身說法。
從全省現有水源水質狀況看,淮河流域、沂沭泗流域取水口水質不能穩定達標,汛期污染特征明顯,同時也是突發水污染事故發生集中的區域,因此將在5年內優先推進該區域自來水廠的深度處理改造。
深度處理花錢不菲,根據已有實踐經驗,每立方米供水能力深度處理改造一般需要投入300-500元,估算全省完成現有水廠改造需要投入資金60-70億元。但山東省認為,供水安全和提升自來水水質是民生大事,各地要舍得花錢,保證所需經費。考慮到蘇中蘇北地區經濟相對薄弱,省政府決定“以獎代補”,給予資金扶持。同時,將根據優水優價的原則,適當調整供水價格,保證深度處理設施正常運行。
記者注意到,會議提出“采取最嚴格的飲用水源地保護措施”。周嵐說,水源地穩定達標是城市供水安全的根本保障,應急備用水源是突發水污染情況下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的關鍵舉措。
根據省政府要求,各地將抓緊組織飲用水水源地和備用水源地環境安全大排查,對可能影響供水安全的污染源依法予以取締,同時加大對流動污染源、危化品運輸車船及倉儲碼頭的監管,保持對偷排行為的高壓態勢。
“一個隱患都不能放過!”徐鳴要求。
山東省將力爭在2015年前實現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全覆蓋。
一旦出現供水安全問題怎么辦?有應急預案!山東省將組織開展相關應急演練,確保一旦有情況能夠科學及時應對。
強化水廠安全保衛、嚴防發生人為破壞事件也被提及。
省住建廳今年將開展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評價考核,從水廠硬件設施、規范化管理情況、水質檢測能力、應急備用水源情況、應急響應處置能力等方面綜合評價各地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等級。
省環保廳則將對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準保護區內以及上游地區的各類工業污染源進行全面排查,并督促改正問題,對限期內不整改或經整改后仍達不到要求的,將采取依法堅決關閉、追究有關人員責任等懲處手段。一旦發現重大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立即移送公安,并在專業技術上積極配合公安部門立案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