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上午,記者在嘉陵城區學府路看到,破損的路面已被開挖,工人正在安裝管道。據嘉陵區城鄉規劃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段時間,嘉陵城區多條道路的雨污管網正在改造、升級,部分街道實行了交通管制。
據了解,去年以來,該區新建白燕大道、白馬大道雨污管道共50公里,維修雨污管道22.5公里,雨污管道清淤75公里;更換、維修窨井圈、蓋518個(套),維修檢查井156個,修建截污閘門4座,安裝窨井防墜網300個,大大提升了嘉陵城區的防洪排澇能力。
今年,該區計劃投資1858.9萬元,實施火花路、嘉興路等路段的雨污管網改造工程,升級、改造雨污管道4.5公里。
持續降雨 暴露城市“病癥”
“一次持續降雨無疑是給我們上了一課。”該區城鄉規劃建設局副局長楊福洲告訴記者,去年夏天的一場持續降雨,讓嘉陵老城區的個別路段積水嚴重。
楊福洲向記者解釋了本次城區排水設施整治工程啟動的原因。“主要是雨水、污水排水管網不健全。”他說,目前,嘉陵新城區都鋪設了雨污分流的排水管網。然而,老城區許多地方仍然是污水管網與雨水管網混合使用,加上管徑太小,平時排生活污水還可以,一旦遇到大暴雨或者持續降雨,就遠遠不能滿足排水需求,從而造成路面大量積水。
楊福洲說,檢查清掏井是檢查、疏通、清理排水管網的重要設施,但是,在嘉陵城區的部分路段,檢查清理井、排水口數量不足,而相鄰的檢查清理井的距離太遠,分布不合理,如果排水管網被堵塞,疏通十分困難。此外,近年來,嘉陵城區大規模建設,重型車輛反復碾壓,致使城區部分井蓋、水篦子等設施嚴重損壞,也影響了排水的暢通。
為此,今年初,該局根據《嘉陵區舊城區排水專項規劃》和《嘉陵區“十二五”專項規劃(含暴雨內澇防范)》的要求,提出了管網整治方案:全面改造、疏通城市地下管網。
6月19日上午,在嘉陵城區學府路至濱江路段,挖掘機揮舞巨臂,將泥土挖起,形成一條深約3米的溝。一根直徑高過人頭頂的黑色管道被平放在溝里,工人正在用土將其填埋。
據該區城鄉規劃建設局城建股股長蘇小波介紹,在這之前,學府路沒有實行雨污分流,每逢暴雨天氣,路面積水嚴重。本次改造將實現雨污分流,一方面可以解決城區的內澇問題,另一方面也能把污水排到污水處理廠,雨水排到嘉陵江,以減輕污水對嘉陵江的污染。
“目前,改造工程已完成了三分之一,預計7月底,該路段管網改造工程全面竣工。”蘇小波說,學府路至濱江路段已封閉施工,實行了交通管制,市民駕車經桓子河橋到嘉陵城區,可選擇紫府路或耀目路行駛。
隨著學府路地下管網的改造,該區同步啟動了對“火花路——陳壽路——濱江路”雨水管網和“春江路——濱江大道——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的整治,讓老城區部分路段實現雨水和污水分流,以提高城區排澇能力。
6月20日上午,在嘉陵城區嘉興路,施工人員打開窨井蓋,疏導一處堵塞的下水道。施工隊員將淤泥一點點鏟起來,裝進車內運走。
“如果地下管網的淤泥不徹底清理,到多雨季節會造成內澇。”據嘉陵區城鄉規劃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防止內澇,今年以來,該局先后對嘉興路、南榮路、南虹路等路段的地下管網進行了全面清理、疏通,在城區一些低洼地和內澇點建立了監控點,一旦發現淤塞,立即組織清理,以保證順利度過汛期。
據悉,去年以來,該區新建白燕大道、白馬大道雨污管道共50公里,維修雨污管道22.5公里,雨污管道清淤75公里。更換、維修窨井圈、蓋518個(套),維修檢查井156座,修建截污閘門4座,安裝窨井防墜網300個,城市內澇狀況得到緩解。
“目前,火花路雨污管網改造正在進行前期準備,春江路截污干管工程正在進行招投標,小山子河整治項目正在擬定相關招標文件。”楊福洲說,如果城市地表的景觀是城市的“面子”,那么,城市地下管網就如同城市的“里子”,里子的建設和面子的打造一樣重要。
據了解,今年,該區計劃投入資金1858.9萬元,對火花路、嘉興路等路段的雨污管網進行改造、升級。根據規劃,本次改造將鋪設直徑1.2米至2米的雨水管2.3公里,以及直徑0.8米的污水管2.2公里。管網升級后,可有效緩解火花路、嘉興路、都尉路等地的內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