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有關會議上獲悉,2014年臨沂中心城區“兩排”工程共7期68項,除五、六、七期受拆遷影響的5個項目外,其余9成以上項目均于6月底全部實施完畢。
今年,以市住建委為主體實施的“兩排”工程項目共計68項,分7期實施。其中,改造提升雨污水管網32項,建設明渠方涵12項,增設強排泵站4項,河道疏浚4項,排水設施改造提升6項,道路改造10項。
為滿足城市施工環境容量最低限度和減少交通出行影響,市城建辦“兩排”工程分期分批實施。其中,一期、二期實施35項,分17個標段,集中在蘭山老城區、北城新區,截至5月底已全部竣工;三期實施20項,分7個標段,集中在蘭山老城區,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6%;四期實施8項,分為5個標段,集中在蘭山老城區,目前,2條道路雨水管網已實施完畢;五期實施1項,分為3個標段,主要是疏浚陷泥河羅莊段,目前,施工單位已進場施工。
六期、七期實施4項,分4個標段。主要是疏浚孝河青年路至長春路段、柳青河支流長春路至入河口段、二期花園明渠祊河東岸至長春路段,建設南昌路雨水方涵,共計13.86公里。目前,待拆遷征收任務完成后施工單位隨即進場施工。
臨沂市城建辦工程建設處副處長魏傳煒表示,此次‘兩排’工程總體思路是有效應對30年一遇暴雨標準,建設改造雨污水管網和明渠方涵,增設強排泵站,疏浚城市內河,有效緩解城區內澇。
相關鏈接
30年一遇不等于30年一次
臨沂城區“兩排”工程6月底9成將完工,對此,不少市民表示“按照這30年一遇的標準,30年內基本不用擔心路面積水問題了。”對此,魏傳煒表示,市民對“兩排”工程期望很高,可以理解,但這種想法存在一定誤區。
“‘兩排’工程是按照30年一遇的標準修建,但不代表30年路面才會積水一次。此次‘兩排’建設,河道、雨污水管網和明渠方涵是有設計標準的,但降雨強度和頻次都是影響路面積水的重要因素。”魏傳煒說,“雖不能保證路面絕不會有積水,但可以肯定的是,‘兩排’工程完工后,能有效緩解城區內澇問題,遭遇強降雨后,絕對能加快雨水排泄速度。”
魏傳煒還表示,除了降雨強度與頻次等自然因素造成積水外,還存在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垃圾堵塞。“有時水下不去,很多情況是垃圾堵塞了副道的井篦子。”魏傳煒說,“時常有剩菜剩飯、果皮垃圾等生活垃圾被倒進下水道,也有泥漿、混泥土等建筑垃圾被排進下水道,這都是嚴重影響排水的因素。在此,我們呼吁市民能愛護、維護城市排水設施,不隨意向排水管傾倒垃圾污物,讓我市汛期不‘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