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水晶,敗也水晶。這句話,已經在朱筱洪的腦海里盤旋了好多年。朱筱洪是浙江浦江瑞博工藝飾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公司主做燈飾等各類水晶工藝品。
金華浦江是名符其實的“水晶之都”,年產水晶占全國的80%,前幾年有超過22000多家水晶工廠和作坊。水晶給浦江人帶來了財富,可當地的環境卻也被水晶產業污染得不堪入目。浦江的環境衛生評價滿意度多年列浙江全省倒數第一,被稱為“浙江衛生環境最差縣”。
浦江不能毀在水晶上,改革和產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包括朱筱洪在內,吃了一輩子水晶產業飯的浦江人開始思考出路,越來越多的水晶廠選擇轉型、縮減,甚至徹底關停。
整頓行業污染
建立現代化水晶產業集聚區
根據2011年的統計數據,在浦江的水晶企業超過兩萬家,年產值達到150億,在國內外都小有名氣。但水晶產業在給浦江帶來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污染。浦江境內的幾條主要河流,比如浦陽江、翠湖、義烏溪等等,幾乎每條河不是呈現牛奶白,就是一片青黑,少有清澈。
為了治理水晶行業的污染,浦江縣花了大力氣,關停取締了水晶加工戶18450家,減少水晶加工設備6.58萬臺,拆除103萬平方米違建水晶加工場所。經過整頓,最后存留下來的水晶廠幾乎家家都配備了治污設備。
這一系列舉措雖然有效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但還遠沒有達到理想的治污狀態。浦江的目標,是要將全縣水晶企業集中到一起,以解決分散的企業形成的污染。
于是,一個全國最現代化的水晶產業集聚園區建了起來。
目前,集聚園區中部園區主體工程已開工建設,今年年底將初步建成。到明年上半年,浦江縣所有水晶企業將集體搬入園區。
進入集聚區的水晶企業,將確保建設優勢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生產加工清潔化,水晶固廢將形成收集、運輸、處置的完整體系。同時,浦江還將提高入園企業的標準,要求企業在裝備水平、工藝技術、環保設施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水晶企業轉型升級
轉做生態農業、電子商務
朱筱洪的公司主做燈飾等各類水晶工藝品,他的企業可以說是浦江縣內因水晶發家致富的典型代表。
朱筱洪1988年便開始涉獵水晶產業,1997年開始做水晶工藝品。企業越做越大,效益好時,年收益高達3000多萬元。可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浦江人,看著家鄉連條清澈的河流都找不出來,朱筱洪心里不是個滋味。
2008年,朱筱洪開始嘗試縮小水晶廠的規模,將一部分精力轉向生態農業——種植香榧。
近幾年,浦江縣政府對綠色行業重點扶持,政策上給予支持,鼓勵私業主開發香榧基地、加大對香榧種植扶持力度。朱筱洪前期投資3800萬經營香榧基地,其中農林抵押貸款1500萬。目前,他的香榧基地面積達到了1700多畝,年產量上萬斤。
浦江縣的整個香榧種植面積也在不斷擴大,目前已經超過4萬畝,逐漸成為浙江省香榧主產地之一。
盡管如此,朱筱洪的總收入卻沒有增加。“香榧要三年才成果,收益比較慢。”但朱筱洪說,錢是賺不完的,還是得多為后代的生存環境考慮。
與此同時,浦江還為產業升級尋找到了更好的平臺:電子商務。目前,浦江電子商務注冊企業和個人已經達到4000余家,從業人員1萬多人,被列入省“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試點縣,網上交易已突破100億元。
生態環境“倒數第一”摘帽
今年夏天要邀請夏書記來游泳
經過一系列整治,浦江縣也在4月底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消滅“垃圾河”的任務,完成了從水質全省末位到率先達標的“逆襲”。浦江境內462條牛奶河、577條垃圾河、25條黑河臭河已基本消滅,劣五類支流也僅剩下12條。
其中,壺源江水質從三類水改善為二類水;翠湖水質已從劣五類轉為三類水,沿岸植被茂密;浦陽江水質也得到了較大改善,2013年交接斷面考核結果綜合評價為優秀,浦陽江上仙屋出境斷面高錳酸鹽、氨氮、總磷指數在去年基礎上繼續好轉;全縣50條支流中,有35條達到了二、三類水質……如今,浦江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從過去連續多年的全省倒數第一,上升到了第38位。
浦江縣環保局局長樓真安介紹,不少當地居民已開始在河中游泳。“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夏寶龍曾在調研中十分關切翠湖的水質。今年夏天,我們很有信心提前邀請夏書記來翠湖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