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廈門市上萬噸的污泥堆放在廠房中,得不到有效處置。
在《“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強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明確的政策要求加快各地的工作進度。然而在福建省廈門、福州等地區,污泥處置項目的招標屢次流拍,最終改為競爭性談判。這些地區的癥結在哪里?難題應該如何破解?記者日前進行了調查采訪。
公開招標為何總流標?
污泥處置招標限價過低,110元/噸的處置費難以做到安全、無害化
廈門市目前已建成前埔、石渭頭、筼筜、杏林、集美、海滄、同安、翔安等多座污水處理廠。此外,廈門市還將在東渡、航空城新建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主要通過堆肥和建筑復土處理。
以筼筜和前埔污水處理廠為例,它們承坦著廈門島內的全部生活污水的處理,根據日處理水量日約產生污泥量分別約為150噸、100噸。據廈門市水務集團人員介紹,污泥一部分用于生產有機肥,叧一部分則摻入石灰后拉到生活垃圾填埋場做為復土使用處理。
今年5月23日,廈門水務中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對島內污水處理廠泥餅應急處置項目進行公開招標,項目名稱是島內污水處理廠泥餅應急處置。
工程內容是對筼筜、前埔污水處理廠目前積壓的及期間新產生的深度脫水泥餅共約1.5萬噸進行處置。項目最高限價暫定為人民幣110元/噸,投標人的報價超過此范圍的將導致報價被拒絕。由于此次有效投標文件不足3家,以流標告終。
記者了解到,招標文件在法律責任方面進行了明確約定,中標方如在處置過程中產生泥餅污染環境的行為、將泥餅用于合同約定的處置工藝外的用途,招標方將停止處置費用的支付且不退還履約保證金。由此造成的法律責任及一切損失全部由中標方承擔;中標方如將泥餅傾倒在處置點外的地點,或任何違反“兩高司法解釋”的行為,由此造成的法律責任及一切損失全部由中標方承擔。
據記者了解,造成流標的原因主要是處理泥餅的服務限價過低。同時,“兩高司法解釋”岀臺后,過去那種以低價中標,然后再廉價轉移處置的做法已經行不通。110元/噸的處置費難以實現污泥處置的安全、無害化且不違反環保相關規定。
為此,廈門水務中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經研究決定重新組織投標人遞交投標文件,并將第二次開標時間更改為5月27日,招標文件其他內容不變。但此次仍然流標。
語焉不詳的競爭性談判
項目已由企業承接,中標單位、處置方式未得到公開
6月5日,廈門市島內污水處理廠泥餅應急處置項目改為競爭性談判。由于兩次競標無果,那么,競爭性談判結果如何?
對此,廈門水務中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泥餅應急處置項目通過競爭性談判成功,目前已由廈門一家企業承接,中標方對污泥的處置方式、堆放的地點等計劃都得到環保部門認可。而中標單位不方便透露。
廈門水務中環公司生產設備部工作人員表示,通過競爭性談判,現由廈門海滄某公司中標,原堆積在島內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已運往經環保部門認可的海滄區東湖鎮境內。如果要了解具體情況,則需聯系水務集團。
于是記者又聯系了廈門水務集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表示,目前廈門島內的污泥經過深度脫水、消毒,全部用于生產有機肥,島外的污泥進行焚燒處理。當記者提岀,經調查發現島內的污泥只有一部分用于制肥,其余的污泥和島外污水廠的污泥幾乎都運往垃圾填埋場處理時,他則表示不知情。
低價項目至今難啟動
福州多次公開招標,但難以找到最佳處置方法
福州市城區目前共有洋里、祥坂、金山、連坂、快安、青洲及浮村等7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日產生含水率80%的污泥約200余噸。據了解,除祥坂污水處理廠約40噸含水率80%污泥采用“蚯蚓養殖——堆肥”方法外,其余污泥都通過壓濾深度脫水后進行填埋處理。
福州市為實現污泥的無害化、資源化,杜絕二次污染進行了嘗試,福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曾多次發布有關污泥處置項目公開招標公告,但至今也未能找到實用的有效解決辦法。
據了解,2012年12月19日,福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首度發布了污泥處置方案征集公告,并公布了洋里、祥坂、金山等6家污水處理廠污泥污質情況。2013年7月15日,受福建海峽環保有限公司委托,福建省營造招標代理有限公司對“福建海峽環保有限公司福州祥坂分公司污泥堆肥處置項目”進行國內邀請招標,共有5家企業受邀,本次招標以流標告終。
第一次招標流標后,在2013年11月,福建省營造招標代理有限公司按招標程序對項目進行第二次招標,并重新發布公告,采用最低評標價法評標。最終,由福建圣智環??萍加邢薰疽?16元處理1噸污泥的低價中標。但截至目前,項目仍未正式啟動。
隨后受福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委托,福建省營造招標代理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9日再一次對“福州市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項目”進行國內公開競爭性談判招標,要求采用污泥焚燒或污泥建筑材料利用方式對青洲污水處理廠、長安污水處理廠、快安污水處理廠、洋里污水處理廠等每天產生的污泥進行處置。
本次評標方法采用處理噸污泥最低評標價法。通過競爭性談判,廣西一家環保公司最終以160多元/噸的處理價格中標。污泥處置地點在福州市紅廟嶺垃圾填埋場,處理技術采用制肥法,但這一項目至今仍然沒有明顯進展。
相關鏈接
福建省有30座大中型污水處理廠實現了污泥安全處理處置,污泥量約占全省總量的70%,主要方式有深度脫水、堆肥、焚燒、制磚等。
如廈門市根據各污水處理廠污泥泥質情況,基本形成了“以生物制肥、深度脫水填埋為主,焚燒為輔”的處理模式。
但是福建省當前在污泥處理處置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大部分縣城尚未啟動實施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項目。福建省污泥處理處置費用尚未納入污水處理費中征收,污泥處理處置費用沒有穩定的資金渠道,地方政府缺少積極主動性。特別是部門配合力度不夠。污泥采取堆肥等資源化處理處置需要農業、林業、環保以及建設等各部門之間的相關政策協調和配合,涉及部門廣,牽扯環節多,資源化利用工作推進難度大等。
2011年,福建省政府辦公廳轉發了省住建廳、省環保廳制定的《福建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工作實施方案》,要求2012年底前,設市城市和規模5萬噸/日以上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要實現污泥安全處理處置;2014年底前,全省所有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實現安全處理處置。
記者手記
豈能如此招標?
陳偉 李良
自第一次招標至今,為何福州市污泥處理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是真的缺乏技術還是另有原因?
記者了解到,國內其他城市污泥處置項目招標的評標標準,基本上均采取技術標分值與商務標分值相結合的方式評標,對投標人的資格及技術進行綜合評判。而福州市污泥處置項目的評標方法,只強調低價競標,對投標人的資質及技術未做必要的評判。以低價競爭法如何保證污泥處置技術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可持續性?
對生活污水污泥采用焚燒處理,一次性投資大,運轉費用高,易催發二惡英,屬于過渡性處置;而污泥建筑材料利用是高能耗的生產技術,雖可實現一定程度上的資源化,但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這兩種技術從根本上說是從污泥的污染轉化為對大氣的污染。
而福州在此次招標文件中對污泥的處置方式卻只限定這兩種技術,這樣是否在一定意義上限制了其他合適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試行)》中已明確,鼓勵符合標準的污泥用于土地改良和園林綠化,并將其列入政府采購名錄。但是這條政策目前并沒有用足。我們認為,地方政府應該從需求方面來促進市場的形成,以及從財政公共資金中加大對污泥處理處置的投入力度,也可采取BOT、BOO形式解決污泥處置問題。
據了解,目前福建省內已有部分環保企業獲得國家環境主管部門頒發的環境污染治理相關資質及技術認證,然而為什么他們先進的污泥處置技術成果卻得不到應用和推廣?一邊是“污泥圍城”的窘境,一邊是好的污泥處置技術無法得到應用,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相關報道
污泥填埋難以為繼
土地利用是方向,不少污水處理廠仍在觀望
中國環境報記者陳偉 李良報道 福建省南平市位于閩江上游,是一座山區城市,也是福建省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近年來,在解決城市生活污水處理上沒少下功夫,也沒少投入。在“十二五”期間,僅政府投資就達近8億元(含城市污水管網配套), 在全市10個縣(市、 區)均已建成污水處理廠,并相繼投入使用,為保護閩江源頭水質發揮了積極作用。
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后,大量污泥隨之產生。在目前有些縣市管網相對不配套、進水濃度偏低、未滿負荷運轉情況下,南平市每年產生污泥量約有1.82萬噸。污泥處理普遍采用脫水填埋處理。
南平市的延平區塔下污水處理廠,也是目前南平市處理生活污水量最大的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5萬噸,年產生污泥約上萬噸。為解決污泥的處置問題,南平市水務公司計劃投資上千萬元,采用板框壓濾法對污泥進行深度脫水處理,實現污泥的減量化后再運往城市垃圾填埋場處置。但這一方法雖然可以實現污泥的減量化,但不能實現安全環保、資源利用的目標。
一些南平市的生活污水處理廠負責人表示,目前南平市和縣市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量并不大,每日大約為3噸~5噸,最多的縣市在10噸左右。但是在污泥處置方面,污水處理廠都處于觀望狀態,等待其他廠的成功經驗。
有業內人士表示,對污泥進行簡單填埋(堆放)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與當前國家、省岀臺的政策、規定相矛盾,對公眾的生存環境及生態環境也會造成影響。南平是福建省農、林大市,將污泥變成有機肥再回到土地中既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又可以實現污泥處置無害化、資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