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部商報報道 經歷“4·11”局部自來水苯指標超標事件后,蘭州建設第二水源地引來多方關注。今年7月,從劉家峽遠距離調水工程項目建議書完成,10月份完成可行性報告編制。蘭州第二水源地如何建設,將對人們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帶著市民關注問題,記者走訪了環保、城建方面的專家,探秘正在孕育中的調水大計。雖然到開工建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可以預見的是,3年后從臨夏永靖洮河入庫口,每天將有數十萬噸的水通過有壓隧洞輸送到蘭州,在經過水廠處理之后,送進千家萬戶。
現狀
現有水源地無法滿足城市用水需求
蘭州迫切“渴求”第二水源地
“靠著黃河供水還這么難嗎,大熱的天停水讓人怎么過?”在蘭州市城關區和政路,一家小飯館的老板汗流浹背,對炎熱的夏天蘭州市頻繁停水表示不解。許多蘭州市民能夠明顯感受到,今年夏天蘭州市停水的次數比往年多,僅6月份因市政施工等原因致使自來水管爆管3次。7月30日,為緩解夏季供水不足,蘭州市改造、碰接供水管網,再次斷水48小時,當日蘭州市區溫度高達36度,當高溫天氣遇上停水,是多么讓人煩躁的一件事。
據了解,蘭州市現有供水設備是上個世紀50年代建設的,設計最大供水能力是保障240萬人用水,而蘭州市常住人口360多萬人,流動人口近100萬人,可以說現有水源已無法滿足城市用水的現實需求。就算改造個別支管,也僅是緩解夏季用水高峰期的供水壓力,從根本上解決不了全市管網老化、供水不足的問題。為此,近年有專家向蘭州市相關部門提出,調整和完善供水結構是當務之急。
比起供水硬件的老化,更可怕的是脆弱的生態環境對水源構成的潛在威脅。蘭州市城區飲用水取水口位于西固區西柳溝黃河段,根據省環保廳和蘭州市環保局每季度監測情況來看,黃河蘭州段及蘭州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在100%,但蘭州市供水水源取水口上游及周邊現分布有工業企業30余家,一旦發生污染,將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加之水源地單一,污染發生后沒有備用水源地應急。
今年經歷“4·11”局部自來水苯指標超標事件之后,蘭州市對第二水源地的“渴求”更加緊迫。經過多方探索和嘗試后,蘭州把目光鎖定在劉家峽水庫上,決定實施劉家峽向蘭州調水工程戰略性規劃。
進展
項目可行性報告將在10月完成
第二水源地取水口選在洮河入庫口
蘭州市環保局污控處副處長馬曉英向記者介紹,根據蘭州市政府《蘭州第二水源建設工程實施方案》,蘭州市成立了第二水源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并對各有關部門進行了任務分解,提出了目標任務和時限要求。今年7月,從劉家峽遠距離調水工程項目建議書已完成,標志著蘭州第二水源地建設已進入實質階段。
根據初步方案,蘭州市第二水源地選址取水口選在臨夏永靖洮河入庫口,輸水線路由臨夏永靖至蘭州市。擬采用全程有壓隧洞輸水至蘭州市區,輸水隧洞全長約32公里。同時擬建兩座現代化自來水水廠,一處在西固區建設水廠,一處擬選址在彭家坪,引水經消能減壓后進入兩座水廠,進化處理后達到生活飲用水標準輸送至城市管網。除了保障城區居民生活生產用水外,剩余水量將通過合理引導,注入蘭州市主城區的主要排洪溝道,從而在市區形成自然水系循環流動,利于蘭州市自然生態建設。
據了解,第二水源工程取水和輸水規模近期為5.5億立方米/年,遠期8.3為億立方米/年。該項目工程總投資40多億元,建設周期3年。鑒于工程浩大,資金將來源于財政資金、自籌、銀行貸款等多渠道籌措,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將在10月初完成,并有望在當月開工建設。
至此,蘭州市第二水源地建設邁出了喜人一步,如果進展順利,3年后蘭州市民就能喝到從劉家峽引到蘭州的黃河水。
難度
劉家峽至蘭州地形起伏大
調水工程成本高、難度大
說到調水,不得不提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引大入秦”。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省就實現了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是把甘青兩省交界處的大通河水跨流域東調120公里,引到蘭州市以北60公里處干旱缺水的秦王川盆地,該工程不但奠定了蘭州新區開發建設的水資源基礎,同時積累了豐富的調水經驗。“與東調120公里的水引入秦王川不同,劉家峽輸水隧洞全長雖然只有32公里,但這并不意味著工程更容易實施。”蘭州市城建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張國慶解讀了第二水源地規劃。據介紹,蘭州市開辟第二水源工程是百年大計,最好設計出不同的線路走向圖,充分論證后選一條最適合的輸水線路,保證其供水過程中的安全暢通。沿線的堤防修復也應一并納入規劃,以滿足防洪要求。劉家峽至蘭州地形起伏大,決定了調水工程的成本高、難度大。張國慶還提出,如果第二水源地建成,取水和輸水規模達到5.5億立方米/年,除了供應市民日常生活用水外,可開展生態建設灌溉蘭州市南北兩山的植被。
為保障第二水源工程的順利實施,蘭州市在技術方面做了充分準備。并與中國500強企業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就蘭州市建設第二水源地等合作項目進行了溝通。鑒于該企業大型水利項目、水電項目整體施工組織等方面具有很強的綜合實力,蘭州市希望葛洲壩集團能充分發揮企業經濟實力和技術方面的優勢,積極參與蘭州第二水源地的建設。
影響
第二水源地是否取代第一水源地
相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將進行論證
除了尚在紙上的建設規劃,人們更好奇蘭州市第二水源地建成后,將對生活品質帶來什么改變。西北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白永平教授向記者介紹,劉家峽水庫如果成為蘭州市第二水源,該水庫水量充沛、水質優良的特點,并避開了石油化工企業有機污染的嚴重威脅,可有效防止和應對突發性水污染事件,提高蘭州市供水質量。同時,劉家峽的水位于黃河支流湟水河入河口上游,庫區水質為優質地表水,庫區上游無污染。建成后,將采用全封閉管道或隧道和管道結合等方式,可自流引水至蘭州城區,讓人們喝到更優質,口感更好的黃河水。不僅降低了供水成本,即使在電力出現問題的情況下,也能正常供水。
蘭州市生態水系規劃研究編制辦公室的資料顯示,劉家峽水庫年入庫徑流量286億立方米,總庫容57億立方米。經測算,即使考慮到為城市發展預留的存量,只需5億立方米左右便可滿足蘭州調水的全部需水量,甚至徹底替代現有水源地,為蘭州城區供水。這是否意味著蘭州第二水源地建成后將替代第一水源地?白永平告訴記者,隨著蘭州城區人口不斷膨脹,城市生活飲用水用水量逐年增加,工業用水就會壓縮,將引起城市供水不平衡,第二水源地建成后可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第一水源可輸送工業用水,兩者缺一不可。
蘭州市環保局污控處副處長馬曉英在談到蘭州市第二水源時表示,建設備用水源的城市供水體系是未來城市發展的趨勢。建成后兩個水源地分開運營還是“并軌”等一系列問題,蘭州市第二水源工程建設辦公室將會組織相關部門和水利專家學者,對蘭州市第二水源工程方案進行論證后給出答案。業內人士指出,第二水源地建成后,現有水源地不會棄用,但第二水源的可能會成為主要的水源地,隨著城市地下管網的提升改造,老管網將逐步被新管網替代。
最終,第二水源地的建設規劃詳情將于今年10月可行性報告編制完成后公之于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