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陜西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消滅渭河黑臭的基礎上,提出了“渭河三年變清”的目標要求。目前,時間已過兩年半,渭河三年變清行動已經到了沖刺階段。
陜西省政府近日召開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推進會,通報渭河水污染防治工作情況,陜西省副省長張道宏出席會議并講話。他要求,沿渭河各市(區)政府要認真梳理三年行動方案各項治污措施的落實情況,未完成的任務要及時“添柴加火”。否則,年底完不成任務的沿渭河市(區)政府和有關部門就要挨“板子”。
渭河入黃斷面穩定達Ⅳ類
陜西省環保廳廳長王成文在通報中指出,三年行動方案實施以來,渭河干流、支流水質持續改善。渭河干流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由2011年的69.2%,下降到2013年的35.7%,水質綜合評價由2011年的重度污染改善至2013年的中度污染。潼關出境斷面水質由劣Ⅴ類變為Ⅴ類,提前兩年達到國考要求。
截至今年上半年,列入三年行動方案的225個各類污染治理項目累計實施209個,占項目總數的93%;完成168個,占項目總數的75%。渭河流域水污染補償工作,共收繳補償款8755萬元,全部用于渭河污染治理。
完成任務還要再加把火
張道宏指出,渭河三年變清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經過兩年多的治理,渭河干流水質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濃度下降31%和43.4%,劣Ⅴ類水質斷面數量由2011年的9個減少到5個,2013年渭河潼關斷面出境斷面水質由劣Ⅴ類變為Ⅴ類,成效顯著。
他說,根據評估,目前距離“渭河三年變清”目標,渭河仍存在干流中游水質較差、枯水期水質超標及氨氮超標嚴重等問題。部分治污項目建設進展緩慢,城市污水收集處理工程滯后,執法還不夠嚴格,城鎮生活污水和生態水不足,依然是當前制約渭河干流水質不達標的主要原因。
張道宏強調,距離年底還有5個月時間,形勢逼人,沿渭河各市(區)政府、有關部門還需要進一步自加壓力,再添把火,鐵腕治污,倒排工期,加大已出臺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力度,堅決推進各項目標的完成。
重點解決西安、咸陽兩市污水直排問題
監測數據顯示,目前渭河干流主城區50余萬噸直排的廢水中,西安約27萬噸,咸陽(含西咸新區)約17萬噸。渭河干流水質自咸陽段氨氮開始超標,入西安段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均超標。重點支流中,西安的皂河、新河污染仍然較重,如果皂河污染解決不了,氨氮濃度降不下來,渭河三年變清目標將難以實現。
張道宏要求,今年是收官之年,沿渭河各市(區)政府要在影響渭河治污的難點問題上下真功夫。渭河的西安、咸陽段是制約渭河變清的重點區域,尤其西安段更是重中之重。西安要把解決皂河問題放在首位,9月底前必須完成皂河流域的管網配套工程建設,徹底解決20多萬噸廢水直排問題。咸陽市要解決14萬噸生活廢水的直排問題。
環保部門數據造假將予以嚴厲問責
張道宏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創新方法,突出重點,以超常手段推進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地。一是要進一步夯實責任,沿渭河各市(區)政府是渭河污染防治的責任主體,要認真梳理三年行動方案實施以來各項治污措施的落實情況,確定任務清單、倒排工期,明確完成任務的時間節點,層層分解任務,做到每條支流、每個斷面的水質有人管,每個污染源和排污單位的治污措施有人抓,每個項目和治污工程建設有人推動。
二是要加強協調聯動,沿渭河各市(區)政府要創新思路,摒棄等、靠、要思想,發改、財政、環保、住建、水利、工信等部門要加強協調和聯動,夯實責任形成治污合力。協調各類資金,保障治污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
三是要強化監督和考核,陜西省環保廳要牽頭做好環境監管和水污染補償的考核。從8月開始,要嚴格按照三年行動方案確定的水質目標、要求,對渭河干流4個市界斷面和4條污染較重的支流按月實施考核。對超標排放的要嚴管嚴查,對惡意偷排的一旦發現則要重罰。環保部門該檢查不檢查、該報告不報告,尤其是欺上瞞下、數據造假,有關責任人將被調離環保系統,并進行嚴厲問責。